标题: 《封氏闻见录》 [打印本页]

作者: dragonkym    时间: 2019-2-18 01:20
标题: 《封氏闻见录》
    《封氏闻见录》,唐封演撰。该书内容庞杂,牵涉面极广。其中卷九、卷十记录士人轶闻,往往语言简洁而人物个性鲜明,是全书文学性最强的部分,其中个别篇章穿插以富于戏剧性的情节,往往是一篇结构完整的小说。如卷十“务尚” 一条:

     萧诚自务札翰,李邕恒自言别书。二人俱在南中,萧有所书将谓称意,以呈邕,邕辄不泎。萧疾其掩已,遂假作古帖数幅,朝夕把玩,令其故暗见者皆以为数百年书也。萧诣邕云: “有右军真迹,宝之已久,欲呈大匠”。李欣然愿见,萧故迟回 旬日未肯出也。后因论及,李固请见,曰:“许而不出,得非诳乎?”萧于是令家童归,见取不得,惊曰:“前某客来见之,当 被窃去”。李诚以为信矣。萧良久曰:“吾置在某处,遂忘之”。 遽令有出。既至,李寻绎久,不疑其诈,云:“是真迹,平生未见”。在坐者咸以为然。数日,萧默候邕宾客云集,因谓李曰:“公常不许诚书,昨所呈数纸,幼时书,何故呼为真迹,鉴将何在?”邕愕然曰:“试更取之”。及见,略开视,置于床上曰:“子细看之,亦未能好”。

      作者很善于制造悬念,萧诚为了使李邕对他的“古帖”深信不 疑,再三逗引他,又再三延宕不出,以示珍贵,他所用的方法每次都不同,但他制造的气氛又都使嗜古的李邕不能不信,结果果不出萧诚所料,李邕的鉴赏力并不象他自己吹嘘的那么高,称“古帖”为“真迹,平生所未见久这一系列情节的安排是很见作者写作小说的才分的,但这篇故事最精彩的还是结尾部分,李邕重读“古帖”,推翻前言,认为“亦未能好”这个结尾,把李邕的嗜古偏见和他那种固执、死要面子的心理状态做了更进一步的揭示和讽刺,虽近于喜剧化的处理,却使这个缺乏真正鉴赏力的鉴赏家形象获得深刻的表现,堪称佳制






欢迎光临 (http://ftp.zas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