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8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萍小姐的主意》自作聪明的悲剧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0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1 00:5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萍小姐的主意》

《萍小姐的主意》一书是铁伊作品中最值得玩味的一部,全书洋溢着醉人的青春气息,却又弥漫着挥之不去的压抑氛围,从作者的叙述口吻上来看,你没办法说《萍小姐的主意》是一部悲剧,但是悲剧性的结局确实是无法回避的,有人死去,有人因为背负本没有犯下的罪孽放弃了前途,有人的心力交瘁却结出魔鬼的果实,有人的自信满满最终变成一种绝望的无能。

谈起描述女校的二十世纪英国文学,最著名的要数斯帕克的现代文学名篇《简·布罗迪小姐的青春》,这是一部更加彻头彻尾的“悲剧”,由小说改编的电影《春风不化雨》(1969)由英国老戏骨玛姬史密斯担当主演(就是那位哈利波特里的麦格教授,贵族老太太专业户,多次在波洛影片出现过),并一举拿下奥斯卡奖。在《简·布罗迪小姐的青春》中,作为女教师角色的布罗迪小姐将自己不合时宜的理想主义四处播撒,却招致了学生的意外丧生和敌意。

与问世更晚的《简·布罗迪小姐的青春》那种现代文学与生俱来的残酷相比,《萍小姐的主意》全书都在快活的笔调下写成,也就是铁伊习惯的那种温情脉脉又冷潮热讽的腔调,比起简·布罗迪小姐这位执念过重又童心未泯的老处女,《萍小姐的主意》的主角露西·萍小姐显然要受欢迎得多,在这位由“宅女”发迹的好运气心理学家来看,只要每个人都出于善意,都目标积极,万事万物的结果总不至于太坏。她虽然自己的童年不太顺利,却很懂得怎样招人喜欢,她和本不熟悉的学生容易亲近,在性格各异的教师中也很快得到好人缘,她讲道理、懂分寸,知道压抑自己的好恶,时常还能展示出烂漫率性的可爱劲,要说缺点,充其量是偶尔显得没什么原则性罢了。总而言之,萍小姐差不多可以和格兰特探长的红颜知己玛塔·哈罗德、《法兰柴思事件》里的玛丽安等人一道,归入铁伊作品中常见的“魅力女性”形象了,但是她得到的待遇却差得多,在小说的结尾,我们都看到她所受到的打击,虽然铁伊极力用近似戏谑的口气来淡化这种打击,把应有的“痛苦”庸俗化成“狼狈”的形象,但是萍小姐继续她的心理学事业似乎是没什么信心了。

书中借乐观开放,却又不失辩证眼光的南美女孩之口,讲出了“学校每个人看上去都很正常,但实际上无时无刻不有些东西在发疯”,这样的台词要放在今天的日式本格作品中,无疑又是连环杀人案的俗套铺垫,但直到小说结尾,“事情”发生,你也感觉不到什么“杀意”存在,充其量只是“常人的恶意”,原罪的衍生物而已,然而这种疯狂因子才是最可怕的,正如紧凑的现代生活,随时可能因为某个环节绷断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书中故事的背景女校,便是一个制造这种狭促和危机的空间,学生们的生活被安排得满满当当,每件事情都强调高度的秩序性和统一性,这就给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埋下了伏笔,使阴差阳错的悲剧成为一种必然。

总有人以为自己的处世艺术高人一等,可以在纷乱的人世中做出更加绝妙的选择,无论是独立支撑女校的涵坦,还是作为心理学家的萍小姐,无论是不讨人喜欢的“被害人”鲁丝,还是骄傲天性与赎罪本能结合的茵恩斯,都有自作聪明的权利和举动,但是没人认识到,最可怕的那个角色,却是那个既饱含侠义心肠,又看似一切理所应当,却在事后不带心理负担的人。

在整个故事中,犯错误最多的人,无疑就是那个人畜无害,心存善念的萍小姐,全书以“萍小姐的主意”为题,夹杂着的便是对女主角不带批判色彩的嘲讽和无可奈何的叹息,几乎可以被理解成“萍小姐的馊主意”了,从监考时对鲁丝的“惩罚”,到因为“惩罚”心满意足而销毁证据,从勘查现场发现线索后的沉默不语,到自作主张“判决”茵恩斯,萍小姐在“很负责任”地进行一番心理斗争后,还是把事情带到沟里去了,以至于真相大白之际,只能满面羞惭的逃上火车。

而女校校长涵坦犯下的最严重错误,就在于她以为在自己呕心沥血的女校中放肆地任性一次也没什么了不起,何况正是这种一意孤行的勇气使她成就事业,何况她对自己的判断力还有足够信心,结果却是自己亲手,将辛苦多年营造的学校声誉毁于一旦。她那不合事宜的恩赐,恰恰成为承受不起天恩的鲁丝的催命咒,她低估了自己打破常规的后果,也低估了滥用权力的祸害,她不明白,在这样一个 “理所应当”的紧绷绷女校中,一切的结果只能是“理所应当”的,否则就会有人用更加非常规的办法去反抗——比如“凶手”宝拉·纳什,涵坦做出决定后,全校先前在小说中形态各色的女教师一致团结起来做出反对,与其说她们的反对是对源于公平诉求,不如说是源于对破坏常规的深深恐惧,最后那个体育教师吃不下东西的场面,正生动地描绘出这一点。

全书最令人动容的角色无非茵恩斯莫属,她是最初的受害者,她从头到尾一件没做错一件事,却要为一桩无人认领的杀人案负起责任,从事迹上来看,茵恩斯几近“圣女”,先被剥夺应得权利,后代友受过放弃美好前途,茵恩斯出生贫贱,却带着高贵气息,这种高贵气息近似纯洁,也同样夹带骄傲和自负,使得她总维持着一种必须维持的强者姿态,从放弃涵坦的工作推荐,倒坚决不出卖自己的朋友,因为她优秀,所以她觉得自己应该掌握选择权,也因为她优秀,所以她拒绝一切让自己有负罪感的所得,非常爽快地选择了赎她那精神上莫须有的罪行,因为她觉得自己不该也不能忍受一点负罪感带来的好处,她必须得做精神上的优越者才行,小说中穿插了一段对茵恩斯父母的描写,对她那骄傲而颇具悲剧气质的性格进行了些许溯源,也讲明她无法称为那种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为奔前程硬起心肠的女孩,她那可贵的清高使她只能忠实于她自己的应得,这也使她“不屑”成为一个凶手,可笑的是,以洞悉心理开业的萍小姐却无法参透这一点。不过话说回来,剥夺她应得的涵坦说得其实也不是全无道理,茵恩斯这种为人处事的态度,将来在现实中是要难免碰钉子的,这不能不说是一桩悲剧,来得太早的现实悲剧。

而“真凶”富家女纳什不但毫无心理负担,甚至连掩饰罪行的心思都没有,可就即便这样,怪就怪在你也会恨不起来她,当读到涵坦不公正的决定公布后,纳什在桥头一边安抚茵恩斯,一边质问萍小姐为何不早说出真相这一段时,作为读者,你都会替茵恩斯感到得友如此,夫复何求?与略显抑郁的茵恩斯相比,纳什全书的形象始终阳光灿烂,开朗大方,古道热肠,善待朋友,照顾学妹,和老师们也能直来直去地快活交往,她“杀死”鲁丝,虽然是过失杀人,但也自觉“替天行道”心安理得,鲁丝当然“罪不至死”,但事情发生后,她却也不因这造物的意外性挂坏内疚,而只是为好友放弃机会而深深惋惜,和茵恩斯一样,蜜罐里泡大的纳什同样不懂得现实,这与她受到了多好的教育,有多正面的性格无关,因为所有人中对不公最忍不下去的就是她,她并没受过“这口气该咽下去”的教育,许多时候也没有必要咽,通观全书,铁伊就没拿什么好词形容过鲁丝这个形象,基本被描绘成了一个“死了对大家都好”的形象,但只有纳什有勇气真得去干上一票,以自己的行动满足大家的“期待”,她既是杀人凶手,又是维护正义的“骑士”,这种设定几乎让人哭笑不得了,甚至可以说,纳什就是另一个涵坦(别忘了涵坦学生时代就曾经为萍小姐出头,这与纳什的行为是如此异曲同工?)。对自己的个人意志饱含信心,也相信自己能执行公义,结果是一个人坚决我行我素,另一个人执意扭转局面,在这个过程中,罪行被犯下,一个人死了。

最后谈谈作为死者的鲁丝,铁伊把这个人物塑造的如此招人讨厌,却在许多细微之处暗示,她这样的人,不但躲不开避不过,而且往往能气煞才子佳人。正是她在涵坦面前低人一等的态度和那种“努力迎合”的笨拙态度,让涵坦迸发了完全多余的同情心,引发了对仙女般的茵恩斯的反感(你不敢保证将来的纳什也不会有这种同情心),人总是有被蒙蔽的时候的,就怕自己没有意识到这种可能,鲁丝在书中的形象,似乎是粗鄙的现实世界的具体呈现,她是贯穿的全书其他重要人物的线索,她让人不爽,却挥之不去,她最终被“杀死”,没人为他掉泪,却有不少人因她痛苦,你得想好怎么和她相处,因为你不是总能“杀死”她……

与其说《萍小姐的主意》是一部推理小说,倒不如说是一部关于真相的小说,铁伊讲述的这个青春洋溢又扑朔迷离的故事,却在最终带给我们些许惆怅与几声叹息,在铁伊的“四大名著”中,《时间的女儿》胜在独具匠心的立意与大气的历史演绎,《博拉·法来先生》长于乡村风土描写和温情笔触,《法兰柴思事件》则是本格推理、社会关怀与精彩叙事地完美结合,这部《萍小姐的主意》,则实在找不到准确的概括语,即可以是闲扯淡的青春闹剧,又可能是揭示命运残酷的古典悲剧,即是倾诉少女情怀的浪漫乐章,又是反思人生态度的冷酷一幕,究竟应该把这本书看成什么样子,恐怕要用“一人一红楼”这样的溢美之词来形容了。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5 01:09 , Processed in 2.876016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