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6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探索频道] 商鞅、张居正变法最后都得到清算,为什么王安石却可以安度晚年?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135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4-6 01: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秦始皇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立下了千秋伟业,令后世敬仰。但秦始皇能取得这样的成就,可以说商鞅变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不幸的是,商鞅变法触动了没落贵族的利益,秦孝公死后,商鞅最后被五马分尸。

不仅商鞅,战国初期另一位改革家吴起,也是同样的命运。他在楚悼王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楚国由此变得更加强大,还打败了当时的大国魏国,领土也得到了扩张。但是楚悼王去世,楚国贵族趁机发动兵变。吴起最后被射杀。

不仅战国时期的改革家,最后会惨遭不幸,历朝历代的改革家,大多下场悲惨。明朝中期矛盾丛生,土地兼并严重。张居正任首辅期间,进行改革,不仅缓和了社会矛盾,还增加了财政收入,使明朝一度出现了中兴的气象。

还有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最后也遭到了保守势力的疯狂反扑,“戊戌六君子”喋血菜市口,梁启超和康有为逃往海外。




可以说这些改革家,要么活着的时候被处死,要么死后得到清算,最终结果凄惨。但是却有一个例外,他的改革也十分出名,最后却没有得到清算,他就是北宋时期的王安石。

王安石,“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和散文都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可他不仅是一名文人,还是一位胸怀天下的政治家。他在任地方官期间,名声在外,虽然有很多人推荐他去朝廷做官,但是他认为时机不成熟,坚决不去,这让他的名声更加如日中天。

宋神宗,是北宋王朝的第六位皇帝,继位时只有二十岁,他想励精图治,改变北宋王朝积贫积弱的状态,就启用了王安石。当时,北宋王朝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三冗”。

为了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所以宋朝实行一官多职制度。再加上,宋朝大兴科举,选拔官员,导致官员机构臃肿,被称为“冗官”。

宋朝为了防止武将造反,武将之间进行来回调换。为了防止农民起义,还把当时无家可归的流民,编入到军队中去。导致士兵人数增加,却没有多少战斗力,被称为“冗兵”。

官员和士兵的增加,必定导致财政支出增加,再加上宋朝每年赠送给西夏和辽国大量的岁币,导致北宋王朝财政空虚,被称为“冗费”。

1070年,王安石被任命为宰相,进行变法。针对当时宋朝军事落后的局面,王安石颁布了置将法、保甲法等政策,针对民间的土地兼并和高利贷盘剥,王安石颁布青苗法、市易法等政策,而针对赋税徭役,则颁布了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等一系列政策。

改革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宋朝的财政收入,提高了军事实力。但是,改革也触动了保守派的利益,再加上有些政策却违背市场规律,还有用人不当,所以变法遭到了一些保守派的疯狂反对。法令颁行不足一年,拥护与反对变法的大臣,就展开了激烈的论辩及斗争,史称“新旧党争”。最后宋神宗去世,司马光上台执政,尽废新法,王安石变法最终失败。

和其他朝代变法不同的是,王安石变法虽然触及了一些保守派的利益,但是失败后,他本人并没有受到任何生命威胁。这是什么原因呢?

1,北宋宽松的政治环境

众所周知,宋朝实行重文轻武的政策。宋太祖赵匡胤曾经立下规矩: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所以,宋朝时的文人地位特别高。

纵观北宋和南宋,文人被处死的寥寥无几。即使像苏轼这样的刺儿头,虽然差点被杀头,最后也被保住了,只是贬官流放。而王安石同样也是文官,还曾身居高位,在北宋那样的政治环境中,即使被罢相,也不会得到清算。

2,王安石本人的道德操守

虽然有人把北宋灭亡,归罪于王安石,后来还有很多人抹黑他。但是有两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王安石的道德操守和诗文成就。即使王安石身居相位,却没有铺张浪费,仍然清廉朴素,生活简约。

王安石任宰相期间,有一个朋友前来拜访。他心想,王安石身为宰相,用餐肯定是大吃大喝,那么自己可以好好吃一顿了。可是仆人只端来了一些烧饼和蔬菜,还有少许的酒和肉。看到这,朋友傻眼了。因为他平时奢侈惯了,最后无奈只吃了几个烧饼,而且还是中间部分。而王安石,却把剩下的都吃光了。

私生活上,张居正和王安石相比就差远了。张居正回家时坐的轿子,是三十二人抬的。轿子里还有卧室和客室,而且还有一队鸟铳手作为侍卫,可以说风光至极,生活也非常奢侈。

3,对手的适可而止

研究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人们,认为封建官场上就要熟练运用厚黑学。对于对手,要赶尽杀绝,不留一丝余地。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官员都那么无耻,司马光就是个例外。

司马光和王安石一样,都有很高的人文修养。听闻王安石去世之后,司马光只是说了一句:“不可毁之太过。”可以说他是有所收敛的。他深知,改革也好,保守也好,大家都是为了富国强兵的目的,只不过是执政理念不同罢了,没有必要进行肉体毁灭。而王安石变法期间,对于反对派,也没有处死。

虽然王安石最后没有得到清算,但是变法却是他一生的心血,当听说新法全部被废之后,他郁郁而终。无论改革者最后的结果如何,他们那种富国强兵、不畏艰难的精神,都值得后人学习!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12:53 , Processed in 1.359684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