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9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海边春秋》文学如何刻画时代新人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04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22 08:3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最近文学界一直都在探讨如何描写新时代,讲述精彩的中国新故事,塑造出彩的中国人,为这个变革发展的大时代留下一部文学的影像和史志记录。许多作家都在如何反映现实生活、刻画时代新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多方面的成绩,陈毅达的长篇小说《海边春秋》,可谓是其中的佼佼者。
这部小说以一个从大学校门直接进入省文联工作的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刘书雷的一段成长历程作为故事发展的线索贯穿全文,围绕着援岚办工作开展和岚岛发展规划,特别是以蓝港村的搬迁这一焦点事件为核心来展开情节和故事,在一个又一个矛盾冲突的解决过程中刻画以刘书雷为代表的一群时代新人形象。这种刻画是文学性的书写,是艺术化的处理与加工。尽管岚岛被国家定位为国际旅游岛,作为国务院确定的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区,与现实生活中福建省平潭县的改革开放实践可以起到一一对应的关系,包括涉及闽台关系,海峡两岸经贸文化交流与交往,等等,都可以在小说中找到相似的印证,小说似乎是现实的一种摹本,但是,这显然是一部经过艺术加工后的小说。它既源于生活,来自生活,是对现实社会变革,特别是平潭改革开放综合实验区发展历程的一种最及时的文学性反映,也是对这座海岛变迁历程的真实书写,同时更是对工作和生活在海边的一群年轻人的成长史的生动记录。
作家把刘书雷个人的成长故事与岚岛的历史变革结合起来,一方面描写了一个走出校门不久的、带有书生气的青年干部,如何在实践的锤炼中,在生活的熔炉中,逐步摆脱幼稚,克服个人欲望,摒弃个人中心的价值追求,而走向服务大众,服务社会,在服务人民当中去实现个人价值这样一个成长故事;另一方面,把刘书雷在岚岛的成长历程,同贫困落后的岚岛面临着历史性的发展机遇,逐步摆脱贫困,走向小康与富足美丽,实现经济社会同生态文明和谐可持续发展这样一个伟大进程紧密地融合在一起,因此这部“春秋”,既是个人成长岁月的记录,也是海岛变迁变革历史的真实记录。
在陈毅达的笔下,时代新人的锻塑,是一种成长的过程。刘书雷是省文联最年轻的处级干部,刚刚从京城名牌大学毕业不久的文学博士,还不是一名共产党员,在省文联发动年轻干部自愿报名参加援岚计划过程中,他并没有主动报名,而是后来在李然书记的动员下,才被动地接受了这项艰巨的任务。在经过省委组织部几天的培训之后,他还一度十分犹豫,试图同组织上“讨价还价”:能否不去参加援岚工作?认为自己的长处始终是在学术研究上,在具体的实际工作中自己没有任何经验和长处,因此有很强烈的畏难情绪。即便是到了岚岛援岚办,在工作中他依旧感到为难,缩手缩脚,特别是当吴副秘书长委派他到蓝港村去协助解决村子的搬迁与发展问题的时候,他更是感到困难重重,手足无措。但是,在组织上的动员下,在李然书记和吴副秘书长的支持与鼓励下,在学校导师陈子劲的教诲下,这个从书斋中走出的文学博士,最终接受了这项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作为一个时代新人,刘书雷身上集中了一个堪当大任的新人所应具备的人民性、人民立场,能够自觉地在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中去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他到蓝港村后,首先遇到的就是根据兰波国际集团和政府方面签订的协议要求蓝港村整体搬迁,重新安置村民,而全体村民却一致反对搬迁这样一个激烈的冲突矛盾,他必须解决这个棘手的问题,但是他没有回避,没有避重就轻,简单化处理,而是深入下去,和当地的驻村第一书记张正海携手,共同谋划并积极寻找探索对蓝港村最有利、最能体现民意的解决之道,最终他们找到了这样一条道路,而且争取到了上级组织的支持,就是不搬迁,就地发展,保护以石厝群为代表的文化遗产,发展生态文化综合旅游项目、休闲度假疗养等这样一种全新的农业农村发展模式,以彻底改变蓝港村贫穷落后的面貌,而为了发展这样一种新型经济,蓝港村又面临着人才、资金短缺等难题。刘书雷等人又积极地联系林晓阳、海妹等一群在外的蓝港村青年才俊,主动引导他们回乡创业,为村子的发展解决可持续的人才资源储备问题,同时引进先进的理念、管理、技术、经验等,使蓝港村在岚岛发展国际旅游岛的总体规划中抢占先机,赢得胜算。
刘书雷这个时代新人,还是一个律己严格,待人以宽以诚的人,是一个具有很强自律性的人物。在兰波国际集团首席代表温淼淼多次盛情邀请赴宴等情况下,他都能守住底线,坚决不接受人家的宴请,不接受对方给予的各种诱惑或好处,而在对待困难户如光棍蔡撸子、留守儿童虾米等人时,却是全身心的无私地予以帮助。他帮虾米找到了在省城躲债打工的父亲曾小海,使得父女团圆家人团聚。而在与张正海配合上,又坚持“功成不必在我,成功必定有我”这样一个原则,不争抢荣誉,不存私心杂念。
作为一个时代新人,刘书雷身上也不乏深沉的温情、友情、真情与深情,“内心怀有美好感情和浪漫理想”。这是这个新人形象显得立体完整、真实可感的重要原因。对待留守儿童虾米,他不仅买下她的画,主动去看望她,给她买文具,真心关爱她,还给她买了手机充了话费,让她通过微信视频与在省城打工当保安的父亲联系。在刘书雷的身上焕发出了一种动人的儿女情怀,虽然他还未成为父亲,但是他对虾米的感情却是一种如同父女一般的亲情。对台湾艺人余望雨,他真诚地关心和支持,对长辈大依公这位几十年的老党员,他由衷地敬重并向他学习如何去做一名真正的党员,决不做伤害党和群众利益的事情。在工作中,他和张正海犹如携手并肩的战友,在艰难的共同奋战中结下了深厚的友情,相互支持,密切合作,最终使得蓝港村未来的发展得到了科学的谋划而且能逐步付诸实施。因此,陈毅达笔下的刘书雷不是一个呆板的、片面的、扁平的新人,而是一个鲜活的、有血有肉的、从现实生活土壤中生长起来的时代新人。他不是天然地就具备新人品质,而是在沐风栉雨的情况下考验和对困难险阻的攻坚解决过程中不断成长起来的,是在组织、导师和领导的培养下,在人民大众的支持下,在同事战友的团结合作下成长起来的。他身上所具有的新人的优秀品质,也是为我们这个时代所呼唤和所需要的,因此,《海边春秋》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塑造了刘书雷这样一个生动的时代新人形象,这个新人是真实可信的,也是令人感动的。
更难能可贵的是,陈毅达笔下的时代新人不是孤立的,而是成阵列、成队伍、成群体的,正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地从现实土壤中生长生发出来。他们是一群有志有为的青年。包括张正海这个从岚岛管委会文旅委下派的乡村第一书记,以及“海上蓝影”这个微信公众号下所团结的一群有志青年,老村支书林定海的孙子林晓阳和大依公孙女海妹等一大群在外求学经商的青年。他们也切身感受到了时代变革的脉搏,感受到岚岛改革发展给蓝港村带来的难得机遇,决定集体回乡创业,共谋村庄发展大计。新人辈出是时代发展的课题,也是时代发展的召唤。文学作为一种艺术,理应主动响应时代发展的脉搏与感召,写出真正能够代表这个时代鲜明形象的中国故事、中国人物,在这方面,陈毅达进行了一次成功的探索,《海边春秋》可谓是一部深情书写现实变革,因时而作应运而生的优秀作品。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5 07:47 , Processed in 1.643829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