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4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纵容这股无因之恨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8 08: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需要谈谈凯文》是一部2011年的英国独立电影。改编自莱昂内·希瑞福创作于2003年的同名小说。故事聚焦于一桩虚构的校园枪杀案。从一个母亲的视角反思了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问题。2005年,BBC就买下了该小说的拍摄版权,后来导演和主演人选几经辗转才最终得以确定。曾经拍摄了《捕鼠者》的女导演琳恩·拉姆塞接过了导筒。影片2010年4月19日开始在美国拍摄,5月28杀青。拍摄周期只有40天。着名的Radiohead为影片编写了音乐。
  除却获得第64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提名、第69届金球奖电影类-剧情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第65届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BAFTA)电影类-最佳女主角提名、电影类-最佳导演提名、电影类-最佳英国影片提名、第24界欧洲电影奖最佳女演员获奖、第55届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之外更是得到了多本专业电影杂志(包括《视与听》)年内十佳的荣誉。
  和许多非商业片一样,这部电影的并不轻松欢快,观影之时甚至严肃异常,因为它要展现给观众一对相处起来非常困难的母子之间的“博弈”。父母与孩子的关系在大多数人眼中应该是,最最亲密无间的一种关系,因为我们的思维定式都停留在血缘能够带来最为牢靠的情感联系,而《我们需要谈谈凯文》给出了一个崭新而且合理的情境:一个母亲的宝贝儿子,并不认为她是他的宝贝妈妈,但是对周遭一切的态度却正常无比。我们姑且称这种仇视为“无因之恨”。随着孩子的长大,这股恨也在成长,变得越来越无穷无尽,就像网上的日经句子“一个人需要隐藏多少秘密才能巧妙地度过一生 ”那样,小恨成长为大恨的过程最最重要的是隐藏。又如“隐藏一颗树木最好的地方是森林”一样,主人公把恨伪装成了善,除了对母亲以外,对他人他展现的是乖巧,大方……尤其是每张人皮的上下都不太统一,太多太多的社会人,像她母亲的某个同事一样,用善意来包裹自己的猥琐,伪善之树也就顺利藏入了伪善森林。当你和他的关系被认为应当是最最亲密,而且他的表演惟妙惟肖之时,如何去处理这种仇视,似乎是本片想去探讨的重点。在父亲一方,也就是被伪善蒙骗的一方提供了没有节制的纵容、给予他最大限度的信任是人之常情,因为他是一个乖顺的儿子。甚至于质疑自己的爱人,因为夫妻之间只是爱情,而他,是有血缘纽带的儿子。即使是那暴露在仇视之下的另一方,永远地生活在了憔悴之下,偶尔燃起的希望,也不曾因为不断的破灭而放弃重燃。纵然对其失望千百遍,纵然为其背起指责归咎之重,纵然精神身体伤痕累累,心,永远在祈祷着他的悔改,怀抱,永远欢迎着他的归来。人与人的关系这样看起来都只是从天而降的,只要你可亲可近的脸庞和气息与生俱来。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2 15:40 , Processed in 2.702087 second(s), 4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