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开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雕刻时光关门了,以后大家还上哪儿去用力感受慢节奏。(来源:外滩TheBund)
前不久,北京五道口的雕刻时光关门了。 一个曾经汇集了全北京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的地方,说没就没了。 大家唏嘘、感慨的同时,不约而同在朋友圈写起了小长文,“奇迹最终没有发生,上海开了十几年的阿宝家餐厅关了,这次又轮到北京五道口的雕刻时光。这个冬天真冷啊”。 雕刻时光五道口店
雕刻时光,其实并不是最近关闭的第一家店。 数数近期倒下的店,从汉源书店、千秋膳房、baby cafe 、雕爷牛腩到卷福和他的朋友们等等。哪家不是一开始门庭若市,慢慢就变得门口罗雀,最后不得不面临倒闭歇业的现实。 Angela baby 开的餐厅 baby cafe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承载着回忆的小店慢慢都消失在了大众的视野中。
情怀小店:租金贵、不盈利
雕刻时光、卡拉斯音乐商店 雕刻时光咖啡馆,最早成立于1997年。 创始人庄仔和小猫把第一家店开在了北京大学东门和清华大学西门之间的成府街上。 大概是受到充满着人文气息的环境影响,这里时常有媒体人、广告人和艺术家出没,为雕刻时光包裹上了一层文艺、神秘的标签。
再后来,咖啡馆越开越多,从最初的第一家开到了鼎盛时期的50多家,覆盖了大半个中国。北京、西安、南京、上海。它几乎成为了国内文艺咖啡馆鼻祖级别的存在。
这里曾经是李建常来的咖啡馆,他喜欢选个临窗的座位,与朋友们边喝边聊。社会学家李银河、音乐人罗大佑、导演李安、《读库》主编老六和编剧柏邦妮等名人,都爱光顾雕刻时光。 甚至就连电影、电视的取景地也常常选在这里,比如之前大热的《七月与安生》。 电影《七月与安生》
其实从前两年开始,雕刻时光就在走下坡路。全国门店从50多家一下子骤减到了30家。 这次关门的是营业额最好的五道口店,对于开了22年的雕刻时光而言,无疑是“大厦坍塌”般的重重一击。 高额租金加上物料、水电和人员成本,每一样资金负担都像压在大山上的巨石,让它无所遁形。即使有再多的情怀和回忆,都支撑不下去了。 雕刻时光五道口店关闭声明
上海汾阳路上开了14年的卡拉斯音乐商店,前阵子也因为房东要收回房子,无奈中关门了。 卡拉斯音乐商店是上海为数不多交流CD、黑胶唱片和DVD的实体店。音乐发烧友们特别喜欢下了班后来这里淘碟、交流和听歌。 店内CD从古典、流行、摇滚到爵士,一切应有尽有。 卡拉斯音乐商店老板(左)
本来这些年实体唱片就受到数字音乐的冲击,一直都很式微。这下好了,连这种老店也因为房屋收回的关系,坚持不下去。 眼见小店关张无疑,老板心痛之余只能将上万张CD和黑胶唱片全都打折出售。
在它关门前的最后一晚,不到20平方的小店几乎被顾客们占满了。大家自顾自地忙着摸尖货和拍照,而老板则在一旁平静地结账、打包和发货。
我大概是当天留在店内最晚的一批客人。因为去的太晚,大部分好碟都被买走了,就连墙上挂了多年的电影海报也一律被碟友们收走。
在回家的地铁上我一直都在想,现在的年轻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店。如果连这种客源固定,开了那么多年的小店都生存不下去,我们还能期待些什么?
流量网红店:过度营销、疯狂扩张 除了情怀小店外,网红店更是遭遇关门潮的重灾区。 这些互联网时代起家的小店,靠着流量、排队或“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下子就红了。
店主一旦享受过爆红的滋味,心态就会跟着飘起来。 比起餐厅的本质是食物,他们更在意卖的东西是否有话题性和分享率,反而忽视了东西是不是真的很好吃。 尤其是一些靠着抖音红起来的食物:脏脏包、答案茶、沙皮狗慕斯、冒烟冰淇淋等。
时间久了,这些重金打造的网红店,最后都因为本末倒置的营销方式纷纷都凉了。 好比开遍大街小巷的“泡面小食堂”。
一碗泡面加上配菜,人均要50元!贵也就算了,煮得食材既并无特别之处,吃起来也很普通。难怪去年下半年开始,一大批叫“泡面小食堂”的网红店纷纷都倒了。
还有一类网红店,东西吃起来没问题,装修也很时髦,但是由于快速扩张导致产品质量跟不上,也都一一关张。 比如18年上海倒闭的brunch鼻祖店winhouse。当年不知有多少人的早午餐都是在它家吃的。 因为盲目扩张的步伐导致winhouse人流量低于预期,然而租金、人力也压得它们喘不过气来。搞到最后只能以老板拖欠330万工资,被抓而草草收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