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伊莎贝拉》影评:讲述人性与精神重生的故事家(转)

[复制链接]

青铜会员 - 等级≥州判

灰金v1_01绿金v1_01绿铜v3_01灰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10-12 0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用破旧的唱片机,黑白的老旧胶片录像,又或斑驳掉漆的墙壁放在电影的开头,用来表达一个故事的怀旧是大多数导演喜欢干的事。但有些的导演喜欢在影片的开端出现一个旁白者,用特写的手法来讲诉这个故事,以至于有了收到奇效的影片如《泰坦尼克》。但《伊莎贝拉》却不是这样。他没有故意的加入一个讲故事的老人,但你却觉得有一个故事的男主角和你坐在午后金色阳光下的公园排椅上给你平静的讲一个不平凡的故事。其实这个时候,故事的吸引不是最重要的,而讲故事的男人才是最有魅力的。
    一部电影叫做《伊莎贝拉》
    《伊莎贝拉》讲述澳门司警马振成,在他中学时候,伊莎贝拉怀上了他的孩子。他陪伊莎贝拉去拿掉孩子时,偷偷溜走,从此两人再没联系。后来当上了警察,却过着堕落与糜烂的生活,与走私集团勾结,私生活不检点。,因为澳门即将回归,当局对警务人员违法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犯罪集团准备让阿成一个人顶下所有罪行。这时,女孩张碧欣突然闯进了警察阿成的生活,并告诉他自己是他女儿,这时在罪行与女儿阿成该如何抉择……
    而伊莎贝拉,isabella,西班牙语,意思是:上帝的诺言。而在这不电影中它不单单以片名出现的,它还代表了贯穿整部电影的一个人物与一条狗。足见“伊莎贝拉”也就是“诺言”在整部片子的意义了。
    主角与演员的交流。
    由杜汶泽饰演的马振成,在自我角色的处理上是非常细腻的。片中就没有他目光真诚的时候,要么微微低头向上看,要么微侧着头向边上看,即使是正视也带着一点闪烁。他永远就像个没长大的倔强孩子,即使是回忆中公交车上那强忍着的泪滴,没错,这就是那种经历过生活磨难,内心善良,玩世不恭,温柔的泼皮老男人的眼睛。 其实这只有这种性格才会有这种磨难与经历。所以这个马振成是有血与肉,他就像一个真正生活在你身边的人。再来看看梁洛施扮演的张碧欣。
    张碧欣在整部戏中明显眼神戏掌握的不到位,但她的表现好在没有一点做作的成分,胜在自然,但和杜汶泽有一定的差距也是必然的。
    场景与特写
    整部电影导演明显是做足功夫的。首先,炎热,肮脏的澳门夏天,破旧的房屋,斑驳的墙壁,老男人臃肿的身材,女孩未发育完全的身体,以及世纪末澳门回归造成司警的局势变化。无疑不透露出的压抑,堕落,无聊与腐朽。但仔细观察还是可以发现导演明显在从外界的改变中暗示观众的内心以及观影情绪。可以看到黑夜与阴暗房间的出现越来越少,明媚的阳光与笑容越来越多,使人们彻底从压抑的情绪中释放出来。而且这些还可以从衣服的色调上看出来。给我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是阿成与阿欣喝醉了经过一个街道时路灯从一个有圆孔墙壁下透过的一段,配上梦幻般地音乐,真的有种童话般的感觉。
    关于特写,与以往给一秒以上的镜头停顿不同,这部电影给的特写并不多,而且拉长镜头的地方很多,而这些长镜头很多就像纪录片一样的剪辑镜头,带个人的真实与带入感很强。突出的镜头就是阿成帮阿欣搬家的场景。路灯拉长的身影与阿成背后汗湿的一片……影片本身细腻与父亲臃肿衰老的背脊与女儿单薄荒凉的背脊给人一种湿眶的冲动。这也是电影的色调分段点
    导演的手法与电影的剪辑结构
    我觉得导演的手法很滑头也很精妙。影片中反复提到过一句话:“在香港,两个人分手之后,可能永远不会撞见。但澳门很小,这条街分手,很可能下条街就遇到了。”因为澳门很小,所以发生这种故事很正常。也因为澳门很小,这个故事不得不用多次闪回和错位剪辑来拉大电影播放的长度,不过这样的好处是会更容易让观众产生代入感,因为生活的回忆本来就是错乱式的片段,再加上所独有的音乐氛围,很容易让观众沉浸在导演所表达的情感中。但多次闪回的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囫囵吞枣的看法会让人一不小心就跟丢了情节以至于误读。最突出的一个例子就是阿成与阿欣到底发生性关系没???愚钝的学生我也是在观影的第三遍才肯定的得到结论:没有。导演没有放过这个容易忽视的BUG的。
    我的观后感
    苔藓地菌般的阴暗街道与斑驳墙壁,静脉血液般暗红灯光充斥的影片前半段;以及明亮与温暖晒在人心的柔和阳光,纯洁干净湛蓝无暇的天空。完全两种相反的色调的完美融合,我不得不给这部电影我心目中的满分。虽然她有各种各样的瑕疵,但她在我心中值得这个分量。
    路透社在评点这部电影时认为:“《伊莎贝拉》是一部柔和而又悲伤的影片,两位男女主角憧憬着明天,却又被昨天紧紧束缚着,有一种无助的美。这样的电影值得褒奖。”其实我并不是特别同意路透社的观点。我从一张海报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人其实每天都在赌自己的运气,看自己能不能活到明天。” 貌似和路透社的观点相同。但电影中阿成与阿欣完全表现出的倔强与生活面貌的变化恰恰反映他们正从无助慢慢变得有目标,慢慢的认真的生活。
    从一开始抢钱带女友去打胎自己却偷偷逃跑。然后的十八年来,一个人孤寂的颓废的生活,到和“女儿”生活,满大街的帮“女儿”找小狗,在到后来为了“女儿”可以过得好一点,毅然没有选择如同18年前一样的跑路,而是选择了自首,本来就可以发现阿成的缓慢转变。似乎有了新的生命一般。而阿欣也一般,也在明媚的阳光下说出那句话,“他不喜欢我抽烟,那我就戒了”。
    人的生活可能因为一些情况,从而变成浮萍。尤其现今社会,人的心更容易成为浮萍。两个无根的人最终在一起,互相在对方心中种下了自己的种子,生了根发了芽,灵魂上有了寄托,心才不会继续漂泊,不在会逃避自己的责任,才敢于担当,才会坚定的走下去,充满希望的活下来。这也就是我的感觉。对这部影片的感觉。因此随着影片缓缓滑过的镜头,我们可以看到男女两位主角上脸上滑过的泪痕以及沐浴阳光后的重生……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2 04:57 , Processed in 2.586566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