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脑资讯] 华为手机,领跑国产高端市场的喜与忧

[复制链接]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426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7-4-5 18: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华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已经不仅仅是一家高速发展的中国民营通信技术科技公司和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解决方案供应商,更是一个代表着中国顶尖科技水平,足以让中国为之骄傲的品牌。而华为手机作为国产手机的代表之一,在国人的心目中更是足以比肩苹果和三星的存在,随着去年年末Mate9的发布和今年年初P10的登场,华为手机在市场上可谓是抢尽风头,占据了国产高端旗舰产品的制高点。
纵然荣光无限,华为手机仍旧摆脱不了树大招风的命运,无论是花粉水军也好,还是黑子喷子也罢,围绕华为手机特别是高端旗舰产品的话题与争议一直以来都不曾停息过。而在接下来的文章中,笔者将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不吹不黑地来阐述自己对于华为高端手机现状与发展的分析与见解。
  
华为的手机业务,最早可以追溯至2003年7月成立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手机业务部,2005年3月,在手机牌照制改为核准制之后,华为成为首批获准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厂商之一。然而在那个诺基亚,摩托罗拉和爱立信三足鼎立的时代,华为虽然也作为国产手机的代表参加过3GSM大会,但依然还只是默默无闻的存在。而后,随着中国3G通信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以及手机厂商依联合营商这种模式的崛起,华为手机作为“中华酷联”的一员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终端产品逐渐在国内得以普及。
  
2009年2月,华为在西班牙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展示了其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机——Pulse,进入2010年后,华为开始全线布局Android智能终端。在2012年1月的CES上,华为发布了当时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Ascend P1 S(S即Slim),值得一提的是,该机采用了当时业界领先的德州仪器OMAP4460 Cortex-A9双核处理器,相信Ascend P1也是最早一款为消费者所熟知的华为手机产品了。
2013年前后,随着小米的崛起,国内的手机行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大洗牌,原有的“中华酷联”在小米互联网思维的冲击下逐渐走向没落:联想自己的手机品牌已经被抛弃,虽然收购了摩托罗拉并且经营着主打性价比的ZUK品牌,但也一直是不温不火的状态;中兴的主要业务已经转移到美国市场,国内只有偶尔一见的天机系列刷刷眼球;最惨的还是酷派,沦落到了要卖身的地步,结果和奇虎360的姻缘不欢而散导致元气大伤,而现在的干爹乐视也处在自身难保的状态,酷派可谓是已经走到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中华酷联”中唯独华为不仅依旧活着,还活得很滋润,近两年更是风头正盛,在和小米的对决中实现了后来居上的反超。
  
华为能够实现这一绝地反击的壮举,不至于像联想中兴一样走向没落,甚至还成为了国产高端旗舰市场中的佼佼者,归根结底是有其原因的,现在回过头来审视华为手机这四、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优越的基因、适时的决策和踏实的努力这三个因素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让华为不至于在市场的风云变幻中被淘汰,反而焕然新生般地站在了国产手机发展的浪潮之巅。
首先让我们来谈谈华为优越的技术基因。华为作为一家根基于通信技术的科技公司,其深厚的技术底蕴和超群的研发能力是小米、魅族等其他众多国产品牌所无法媲美的,这也是华为能够跑在其他竞争对手前头的根本原因。在这点上,华为的麒麟芯片就是最好的体现。
  
作为智能手机最为核心的硬件,SoC直接关乎手机性能的好坏,SoC市场一直以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德州仪器,博通,英伟达,因特尔等著名企业都曾经在这片战场上厮杀过,然而他们最终都以失败退出的结局收尾,在残酷的市场中存活下来的主要有几乎具有垄断地位的高通,自成一派自给自足的苹果A系列,供应链大户三星自家的Exynos,定位中低端的联发科,以及华为的Kirin,当然,小米后来也加入了自主研发手机芯片的行列。
这样的格局也决定了不同手机品牌之间完全不同的命运:苹果依靠A系列芯片的强大性能以及其与自家iOS系统之间的完美优化,以一己之力抗衡着整个安卓阵营;三星则采用了自家的Exynos和高通的骁龙系列混合使用的模式,这样既发展了自家的芯片产业,不至于被高通所掣肘,又保证了旗舰产品的性能水准和用户的选择的多样性;而那些没有自主SoC的手机品牌就只能依赖使用高通、联发科或者三星的芯片来解决了,特别是高通,其顶级产品由于技术和性能上的优势已经成为安卓旗舰的标配SoC,具有极大的垄断性。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使用高通的SoC,就必须付给对方相应的专利费用,这对一些国产手机品牌而言,无疑是极大的成本负担,更有甚者因此和高通翻脸,最终吃到了大跟头,这家企业就是魅族。2016年,魅族因为高额的专利费用和高通翻脸,无法再使用骁龙系列SoC,转而投向了三星和联发科的怀抱,然而这两家的SoC在整体性能上毕竟无法和骁龙820抗衡,因此魅族虽然在2016年开了一整年的演唱会,发布了数量多达14款的手机产品,却仍然因为旗舰的缺失和产品性能方面的完败而惨遭滑铁卢。魅族仅仅是境遇最惨的一个而已,其他国产手机品牌也早已在SoC高额专利费的泥沼中苦不堪言,连雷军的小米最终也走上了自己研发芯片的道路。
而华为在SoC这一点上已经走在了国产手机品牌的最前列:由于任正非希望摆脱对美国芯片依赖的高瞻远瞩,华为早在2004年10月就组建了手机芯片研发队伍,并于五年后的2009年推出了自家的第一款智能手机芯片——Hi3611(K3V1),由于不是很成熟,这款产品最终并没有走向市场化。2012年,华为发布了采用1.5GHz主频四核Cortex-A9架构,集成GC4000的GPU,使用40nm制程制造的K3V2芯片。这款产品被用在了华为D2、P2、Mate 1和P6手机上,这也是华为第一次把自家的海思芯片用在华为自家手机上。但是因为K3V2的40nm制程落后和GPU兼容性不好,导致最终体验不佳。2014年初,华为发布了麒麟910芯片,作为麒麟9系列的开端,这款产品已经能够满足手机日常使用的需求,标志着华为自研自产的芯片开始逐步走向成熟和强大。
  
在麒麟910发布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华为又先后发布了麒麟910T、920、925、928、930、935、950、955、960等一系列旗舰级SoC产品,麒麟芯片开始逐步可以和高通的顶级产品相抗衡,2016年10月发布的麒麟960,首次配备了ARM Cortex-A73 CPU核心,小核心为A53,组成四大四小的big.LITTLE组合,GPU为Mali G71 MP8,CPU能效提升15%(单核10%、多核18%),图形处理性能提升180%,GPU能效提升20%,存储方面支持LPDDR4和UFS2.1,号称DDR性能提升90%,文件加密读写性能提升150%,并且解决了CDMA全网通基带的问题,在总体表现上已经基本能与高通16年的旗舰产品骁龙820一较高下。而搭载960的华为Mate9系列和P10系列也毫无疑问的成为了16年底和17年初的国产最强旗舰。
当然,SoC仅仅只是华为尖端技术的一方面而已,但却也是华为这两年能够在众多国产品牌中脱颖而出的关键所在,是华为强大的技术基因和研发能力的缩影。据刚刚发布的华为2016年财报显示,去年公司将营收的14.6%投入到了研发当中,达到764亿人民币之多,自2007年以来已经足足增长了6倍之多,足以见得华为对技术创新、发展和积淀的重视程度,而正是这样优越的技术基因,保证了华为能够在这个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不断前行,成为中国技术、制造和品牌的代表和骄傲。
  
其次,我们再来看华为在这几年发展中的发展战略决策,我把它概括为适时的决策,主要是因为华为这几年的发展历程可以用“在正确的时候没有犯错误”来概括。的确,这十年来,智能手机市场可谓是风云激荡,近几年更是已经从最初的蓝海演变成了一片血海,诺基亚、摩托罗拉、黑莓等昔日巨头如今早已日薄西山,国内的行业竞争在一轮又一轮残酷的洗牌之后更趋白热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任何不作为和犯错行为都有可能让企业付出惨痛的代价:“中华酷联”的由盛转衰,大可乐等手机品牌在市场上消亡,魅族迷失的2016年,三星Note7爆炸事情……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而华为则一直保持着稳中求进的状态,这种“在正确的时候没有犯错”的步调,让其在近年的发展历程中可谓是获益匪浅。当然这,种不犯错并不意味着不作为,在这几年的时间内,华为在两个方面的适时决策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成功的基础。
一个方面,是华为在这几年的摸索中成功地划分了自家的产品线。每一个成熟的品牌,都有一个完善的产品线来满足市场的需求,为不同的消费者提供多样化的选择,苹果和三星这两大巨头便是业界的典范。而华为的产品线也在近十年的摸索中,从最初的D、G、P、Y(分别代表Diamond、Platinum、Gold、Young,即钻石、铂金、黄金、年轻,分别对应旗舰、高端、中端、入门)的定档方式逐步演变成为了Mate系列、P系列、荣耀系列三条线为主:其中,Mate系列和P系列同属于旗舰系列但侧重点不同,前者主打大屏、商务、续航,而后者在主打商务的同时更侧重于年轻、时尚、拍照以及一系列技术和软件方面的创新尝试,荣耀系列则是华为应对小米所单独设立的互联网品牌,主攻中低端机型,以追求性价比为主。除此之外,华为还有和电信合作的麦芒系列以及专门为年轻用户和女性用户所推出的Nova系列,但这两个系列目前来看并不是非常成功。这两年来愈发成熟的产品路线以及合理的产品发布计划可谓让华为手机的市场知名度和占有率急剧提升,2016年全球的出货量达到1.39亿部,称霸国产品牌。
  
另一个方面,是华为抓住了两次至关重要的机会,两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让华为迎来了崭新的时代。第一次是在2014年,那是三星口碑沉寂的一年,S5和Note4在前作的基础上并没有拿出让人信服的表现,让这个安卓阵营的排头兵颇为失意。而在那一年,华为发布了Mate7手机,这款从Mate2升级而来的产品,其改变之多,对得起华为跳序命名的举动。华为Mate7拥有一块6英寸1080P显示屏,不过超高的屏占比令它和其他品牌5.7英寸甚至更小尺寸的手机大小相近;机身背面的布局设计也十分和谐漂亮,整机一眼看去漂亮到了极点。虽然Mate7与同代的旗舰产品特别是Note4相比性能上并没有优势,但是其超强的续航、价格上的优势和整机的优良体验依旧让不少人为之心动,当年也几乎是一机难求的状态,这也是华为手机在市场上火爆起来的一个开端。
  
在此自后发布的Mate8和P8,也同样在进步,算是承前启后的两款机型,而2016年4月份发布的P9,成为了华为手机的另一个里程碑。P9主打的是与德国徕卡联合设计的双摄,虽然说双摄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黑白加彩色的双摄也不是第一次被运用在手机上(360奇酷手机是全球首款采用黑白加彩色双摄的手机),但华为的黑白摄像头和彩色摄像头是与百年相机品牌徕卡共同研发设计,CMOS部分均采用了由索尼定制、拥有1200像素的IMX286,在原理上也与一般双摄有所区别,黑白加彩色双摄利用两枚后置摄像头在结构上的细微差异,经算法融合呈现优于传统单枚摄像头的成像效果:其中,彩色的摄像头采用传统的RGBG拜耳阵列,用以记录画面中的彩色信息;而另一枚名为Monochrome的摄像头取消了CMOS上面的分色滤镜,进光量是普通拜耳阵列CMOS进光量的数倍。所有入射光线都直接传到传感器并被捕捉,因此可以有效提高像素细节,使得两者结合产生远不止1+1=2的效果。
可以说,P9是借鉴了当年诺基亚联手卡尔蔡司的经典案例,让国产品牌借助外力完成了一次成功的品牌升级,从而达成了全年销量上千万的壮举,拉开了华为手机的全新时代。而在当年三季度,华为迎来了自己的第二次机会:三星旗舰Note7因为爆炸事件全球召回并提前退市,公关上的差别对待更是惹怒了众多中国消费者的抵制情绪,Note7遗留下来的市场空白自然而然也就成为了众多手机品牌竞相争夺的对象。除了早先发布的P9,华为更是在Note7退市至S8上市这段空档期内发布了在P9基础上进行复制和升级的Mate9系列(包含联合保时捷设计的限量版)和P10系列,一举奠定了自己国产旗舰的领跑地位。
  
对于华为来说,Mate7和P9这两款在各自系列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在三星两次失误的节骨眼上帮助华为抓住机会取得了极大的成功。得产品者得天下,华为的这种适时的决策无论是先见也好,运气也罢,最终都得以让自家的产品特别是旗舰产品在占领市场的同时也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与好评,可谓是名利双收的好事情。
最后,让我们来细数一下华为这些年来所做的那些踏实的努力吧,之所以说是踏实的努力,是因为这些细节都是追随市场所做出的点点滴滴的细微改变,也许不是创新,也许只是跟风与模仿,但所体现出来的,却是华为这几年来一直在用心的努力:手机外观设计上不断趋于美观时尚,超薄设计,高屏占比的大屏幕,双曲面屏,丰富配色等近年来的流行元素华为基本都囊括其中;硬件软件与功能技术上华为也几乎是不输于人,除了上述提到的麒麟芯片、徕卡双摄等提升之外,华为的手机信号强度和续航能力也是一向出众,SuperCharge快充技术、Huawei Pay、云服务等一应俱全,EMUI也在不断地进步中;除此之外,华为的营销推广和渠道建设也可谓是日渐成熟,巨量的投入使得华为的广告几乎随处可见,重金聘请过梅西、张艺兴、关晓彤等国内外明星做过代言,线上电商与线下实体双模式结合地完美运用,当然还有不得不说的华为海军……华为这几年来的名气大增与销量大涨绝对离不开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努力,我们不能否认的一点是,华为手机一直在改变,一直在进步,一直在变得更好,而这一切,都是华为一步一个脚印去做出来的,值得我们去认同与肯定。
  
这两年,身边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同事都换上了华为手机,很多人甚至之前是苹果和三星手机的用户,这也侧面反映了华为手机在国内市场的影响力。华为作为国产品牌的骄傲,承载着无数中国人心中追赶苹果三星的希望,但客观地来看,华为要成为如同苹果三星那样的国际性大品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我看来,华为在很多方面仍然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第一,上游供应链控制力上的差距。三星自然不用说,除了自有的SoC之外,自家的OLED屏幕、闪存业务几乎已经是冠绝群雄,市场上大部分旗舰产品都离不开三星供应链提供的零部件,甚至如今连苹果都要开始使用三星的OLED屏幕了。而苹果更是一直以出色的供应链控制力牢牢占据着手机产业中绝大部分的利润,近日一直为苹果提供图形处理芯片的Imagination Technologies更是因为苹果宣称两年内弃用其PowerVR技术,导致股价大幅跳水70%之多,足以见得苹果对供应链巨大的影响力。
而华为在这点上与两大巨头的差距是十分明显的,在安卓手机已经渐趋走向拼装的时代,华为虽然有着自产的SoC,但仍然极度依赖着三星的供应链,此前坊间多有传闻称华为Mate9 Pro之所以产能跟不上,就是因为三星死掐着自家OLED屏幕的供应所致,甚至有爆料称三星提供给华为的闪存也是一再涨价,导致华为不得现货采购。当然,这仅仅都是未经证实的传闻,但是年初由于供应链成本上涨所导致的国产品牌手机集体涨价却是不争的事实,这正是国产手机品牌在供应链上脆弱不堪的体现。当然,这个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目前的供应链格局决定的,国内供应链厂商技术实力确实与国际一流水平存在着较大差距,这并不是华为自身的问题,而是整个国产手机行业的痛点。但是华为作为中国先进科技企业的代表,要想在手机产业上追赶三星和苹果,就必然要解决这个问题,肩负起引领中国制造走向未来的责任。
  
第二,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底蕴上的差距。纵观手机行业,无论是现在风头正劲的苹果和三星,还是已经日薄西山的诺基亚、摩托罗拉、索尼等昔日巨头,都无一例外的是工业设计的典范和技术创新的先驱,苹果和三星引领着行业风向自然不必多言,即便像诺基亚这样几经沉浮的企业,其所积淀下来的技术和设计底蕴依旧是一种驱之不散的情怀。再反观国内的手机产业,近年来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是依赖学习、模仿、追随和抄袭三星和苹果的结果,以至于很多品牌的手机都长着傻傻分不清的“苹果脸”,虽然也有小米MIX这样令人眼前一亮的产品,也有诸多领先于苹果和三星的技术创新,但是在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上的沉淀与国外巨头之家还是有着显而易见的差距的。
而华为在这方面的表现虽然已经足够出色,但却仍然不够出众,华为手机在颜值上已经可以说是相当不错,但仍然摆脱不了三星和苹果的阴影,没有自己的工业设计可言,很多东西只停留在了纯粹模仿的阶段,比如Mate9 Pro的曲面屏,相比于三星S7 edge,除了为手机提供更美的外观视觉之外,并没有像对手那样针对曲面屏提供相对应的功能,而为了单纯追求无边框效果而导致的大黑边问题更是被疯狂吐槽,而华为的EMUI在设计、软件和用户体验上也一直没有达到小米MIUI和魅族Flyme水准。华为P10推出后,一改往常P系列方方正正的设计,改用了模仿iPhone的鹅卵石外观设计,虽然这样做更符合年轻消费者的审美,但我还是不得不去问一句:华为法国美学所的设计呢,没用上么?华为,已然成为优秀的国产品牌,但要成为一流的国际品牌,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至少工业设计和技术创新的底蕴,还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积淀。
第三,高端旗舰之争,华为赢得了国产,赢不了苹果三星,赢得了市场,却赢不了利润。去年Mate9系列发布以来,网络上就“以前没钱用华为,现在没钱用华为”的段子就传播开来。华为高端旗舰手机的发展进步有目共睹,然而其定价却也让更多看好华为手机的消费者只能望而却步。不得不说,从P9、Mate9系列的定价水平来看,虽然和苹果、三星的旗舰产品还有一定的差距,在国产品牌中已经略显偏贵,因此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用户的选择,至少从我自己的角度而言,如果我有足够的预算,我会偏向于苹果和三星,华为旗舰在性能和体验上和二者之间还是有差距的,而在没有足够预算的情况下,华为肯定是旗舰中较好的选择,但如果再考虑性价比的话,为什么我不选择小米或者一加3T呢?
在P10国行发布之后,P10和P10 Plus分别高达3788和4388的起步价再一次引发网络上的激烈争论,在我看来,华为目前正在陷入“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和“高价即是高端”的陷阱,这样的定价策略下,如果不考虑税收因素,华为旗舰的价格已经直逼苹果和三星,但目前来看华为并不具有与二者一样的性能、用户体验和品牌溢价能力,在旗舰之争中仍旧很难去撼动苹果iPhone和三星Galaxy S系列的地位。这样的局面还势必导致华为在很大程度上将失去3500价格档以下的国产旗舰市场,2016年蓝绿大厂之所以能够崛起,OPPO R9系列之所以能够突破2000万的销售量,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抓住了这部分价格空档的机会。
对华为来说更为致命是高端手机利润率的问题,虽然手机的销量在持续上升,高端手机的销售占比在2016年也已经达到44%之多,但华为的利润率甚至还不如蓝绿大厂,更别提与三星苹果之间的天壤之别。卖得高端手机更多了,手机的定价也更高了,而利润率却不能达标,这听上去很荒唐,但却是华为手机真实的写照。供应链导致的成本上涨、研发和营销费用的大量投入可以说是导致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华为在营销费用上的巨额投入:人力成本,广告费用、明星代言和线下体验店等等……但是企业的核心终究是利润,在控制成本和提升盈利方面,华为的表现依然很糟糕,高端旗舰之争,华为的胜利可谓还只是停留在纸面而已,等待在前方的,会是更漫长坎坷的征途。
  
第四,华为品牌仍需精心呵护。作为中国制造的骄傲,中国科技企业的代表,华为的品牌是一块金字招牌,需要精心地培育与呵护。然而单反照片充当手机拍照样张、微博抽奖作弊和P10的疏油层事件等黑点,都给华为品牌造成了很大的损害,这些都是一个优秀企业必须去重视并极力避免的问题和错误。华为近两年也没少因为树大招风而陷入舆论的旋窝之中,包括对友商的言论与抨击(曾有华为高管在讲话中直指OPPO“高价低配,利用信息不对称获利”),“灭了苹果、灭了三星”之类过度狂妄自大的口号和媒体的过度捧杀等等。而关于历来有关华为海军的说法,我也是宁信其有,因为我确实在各大论坛和网站中都见到了很多片面、过分吹捧华为的言论,也许这只是粉丝疯狂追捧的结果,在苹果和三星等大品牌中也属于常见现象,但我还是要说,作为国人心中的希望,华为品牌绝不是靠吹嘘就可以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理性地去看待、评判和支持一个品牌的发展,才是每一个用户应该去做的事情,而不是只停留在无脑爱国和过度自信的层面之上。我坚信,一个能够走向世界、能让中国骄傲的华为,需要华为自身和广大用户共同的努力、呵护和支持。
我要写在最后的,是自己对于华为手机的希冀,严格意义上来说,我并不是一个华为手机用户,我在这篇文章中也尽量避免涉及到对华为手机本身的评价、使用和体验问题,而是从战略发展的角度去评析华为手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我相当欣赏和看好华为手机,但我也一直没有选择华为手机,因为以我自己选择的方式和考虑的因素来说,华为手机虽然已经足够出色,但却仍然不够出众,华为的发展道路依旧漫长而坎坷。但我和无数同胞一样,支持华为并希望这个中国品牌能够不断地发展与进步。我始终坚信着一点:华为要做的不是中国的苹果,不是中国的三星,而是中国的华为,世界的华为。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2 08:08 , Processed in 1.029812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