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跟随赫胥黎《重返美丽新世界》 [打印本页]

作者: gordon813    时间: 2016-12-12 09:54
标题: 跟随赫胥黎《重返美丽新世界》
跟随赫胥黎《重返美丽新世界》

[attach]988432[/attach]

  1932年,英国著名作家阿道斯·赫胥黎(1894~1963)发表了反乌托邦经典之作《美丽新世界》,以小说的形式预言了一个人类丧失自由与思考的可怖未来。该书主要描写了机械文明下的未来社会中,人的“人”性被机械剥夺殆尽,处于“幸福”状态的人们以几种种姓产生于工业化的育婴房,接受种种安于现状的教育,热爱机械化的工作与生活方式的未来生活。

  该小说影响巨大,与《一九八四》和《我们》并列为世界三大反乌托邦小说。这部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回响与激烈讨论,并对文化、音乐、电影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而随着当初的“预言”慢慢开始成为现实,赫胥黎结合社会现实,从人口膨胀、组织臃肿、独裁统治、自由理念等关键话题入手,又写下了《重访美丽新世界》,该书于1958年出版。《重访美丽新世界》从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等理论角度再次预言未来,并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人类社会的命运进行了精彩绝伦的分析,预言了世界两大主流意识形态的未来。此外,作者还就奥威尔的《1984》与《美丽新世界》两种不同的未来预言进行了精彩的对比与分析。舆论认为,赫胥黎对现代人类社会的认识至少超出普通人50年。他一生创作了50多部小说、诗歌、哲学著作和游记,在这些作品中,他始终都在探索和解释人类生活和感知的意义及可能性。

  近日,中央编译出版社推出了《重访美丽新世界》全新中译本,译者章艳是资深翻译学者,她曾翻译的《娱乐至死》中文译本是目前大陆唯一且最具权威性的译本。出版社特邀了美国加州圣玛利学院英文系教授、《明亮的对话》作者徐贲为中文版撰写导读。

  值得一提的是,该译本特别收录了克里斯托弗·希钦斯导言以及作者1946年修订版序言,分别对作品进行了解读与补充性说明;并首度收录赫胥黎于1949年写给乔治·奥威尔的一封信,这是两位“反乌托邦”旗手通信的唯一中文译介,他在信中和奥威尔探讨了《一九八四》和《美丽新世界》在“终极革命”问题上的异同。

  学者徐贲评价:如果说《美丽新世界》描绘的是一幅极权乌托邦的景象,那么《重访美丽新世界》要阐述的便是这个乌托邦的寡头们是如何实现他们对普通人的奴役。世界著名媒体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则把奥威尔和赫胥黎进行比较:奥威尔担心我们憎恨的东西会毁掉我们,而赫胥黎担心的是,我们将毁于我们热爱的东西……可能成为现实的,是赫胥黎的预言,而不是奥威尔的预言。


作者: 幽灵巡游    时间: 2016-12-14 00:05
这跟现在天朝的学生差不多啊,都是生产标准配件。




欢迎光临 (http://ftp.zasq.net/) Powered by Discuz! X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