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电影评论] 老影迷喜爱老译制片--七、八十年代罗马尼亚电影 (连载一)

[复制链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灰铜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3-3-11 14: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老影迷喜爱老译制片---罗马尼亚电影(连载一)【转载】
    《多瑙河之波》、《橡树,十万火急!》、《巴布什卡历险记》、《多瑙河三角洲的警报》、《爆炸》、《沸腾的生活》、《甜蜜的竞赛》、《汽车行动》、《斯特凡大公》、《达吉亚人》、《勇敢的米哈依》、《不朽的人》、莫尔多万警长三部:《一个警官的控诉》、《复仇》、《较量》;罗曼警长系列的三部:《清白的手》、《最后一颗子弹》、《单独行动》;《神秘的黄玫瑰》系列:神秘的黄玫瑰—《白骨之路》、神秘的黄玫瑰—《布加勒斯特的秘密》、神秘的黄玫瑰、神秘的黄玫瑰—《银面具》、神秘的黄玫瑰—《蓝宝石项链》;《侦察英雄》、《十六个人》、《永不中断的广播》、《风暴》、《沉默的朋友》、《雨夜奇案》、《山的儿子》、《重归于好》
自1953年东北电影制片厂译制了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摄制的故事片《为了美好的生活》至1992年上海电影译制厂译制的《珠宝迷踪》,我国一共译制了罗马尼亚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片近70部。
首推就是《多瑙河之波》(1959),长春电影制片厂1960年译制。这是我看的第一部罗马尼亚电影,小时候就看过了。罗马尼亚解放前夕,共产党的地下工作者、罗马尼亚军队中尉托玛,为了从敌人手中搞到大批军火,混进了囚犯队,让港务局挑选去当水手。船长米哈依是个富有爱国热情的人,在托玛的影响下,认清了斗争的道路,他们扫除了河里的水雷,躲过了盟军飞机的轰炸,米哈依与托玛共同除掉了船上押运军火的德国兵,将载运的军火运送给游击队。米哈依在战斗中英勇地牺牲了,托马怀着沉痛的心情以必胜的信念走向新的战斗……
影片一开头就有镜头,船长新婚后和新娘安娜走进舱房,彼此含情脉脉地凝视着,然后靠近、靠近…,没了。因为当时流行的说法是,外国电影每向下一级公映,就会剪掉一些,影片开头的那个镜头结束得非常突兀,白痴都能看出来挨了剪刀了。真是,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这就是剪切的好处。片子里有句经典台词,船长抱起新娘大叫:“我要把你扔到河里去!”
影片中多瑙河两岸美丽的风光,船长米哈依与安娜的婚礼场面,优美动人的主题曲旋律,都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导演丘列伊是罗马尼亚的功勋艺术家,他常常自导自演,他还饰演了米哈依船长,由我国著名配音演员孙敖配音,托玛由郑万玉配音,安娜由向隽姝配音。《多瑙河之波》在1960年的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上获大奖。
其次就是《橡树,十万火急!》(1973),讲1944年夏,希特勒为了维持其在罗马尼亚的摇摇欲坠的傀儡政权,制定了一份秘密行动计划——马格利特2号计划,这一秘密计划由一个德国青年军官维尔纳保管。罗马尼亚共产党获悉了这一重要情报后,与罗马尼亚国防军中的爱国力量达成协议,派遣罗马尼亚武装部队的一名爱国军官乌德里希上尉去设法获取这一秘密计划。在地下党员托马和女钢琴家等人的配合下,乌德里希排除了种种艰难险阻,终于战胜了维尔纳,获得了马格利特2号计划。里面似乎也有一段若有若无的爱情出现,难以捉摸。电影是上海电影厂译制的,有乔榛的配音,很不错。里面钢琴家拉的是贝多芬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后来才知道的),听晕了。
还有一部《爆炸》,故事情节是虚构的,但受一真实事件的启发。故事从多瑙河上的一艘满载化肥的外籍货船开始,货船不知什么原因起火搁浅,水手去向不明。船上4 万吨化肥硝酸钠(制造炸药的原料)随时可能爆炸,爆炸的威力足以摧毁整个加拉茨市。一场惊险的斗争开始了,勇敢的人们挺身而出,为保护他们的城市献出生命…… 电影的男主角吉卡是个救火的专家,外号火神。最后在罗马尼亚某县县委书记的指挥下,罗马尼亚人民军、消防部队和火神相互配合,城市被保住了。船最终还是炸了。1975年放映时我觉得很精彩,现在觉得这部电影拍摄的一般。
另外有一部《侦察英雄》,是1978年引进的,中文片名“察”“雄”用的是当时公布试行的第三批简化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罗马尼亚军队发现“山洞地区”有支德国人的秘密军队正准备撤退。于是派特工人员斯托扬大尉、依昂中士(通讯兵)和侠奈克(向导)奉命一齐去探索山洞的秘密。先是向导牺牲了,当斯托扬和依昂二人好不容易登上那座人烟罕至的雪峰时,埋伏已久的德国人就把他们包围了,德军军官说:“作为运动员,我祝贺你们,作为国防军军官,我逮捕你们!”德军军官还说:“就是我们上来也是很不容易的。”后来那个依昂中士也是钢琴师,死得很惨。几经周折,斯托扬发现这里是德国人的一个制造新式武器的秘密军事工厂,斯托扬说服了同是战俘的英军医生和丹麦人拉生,一起设法用德军的电台把情报发给了罗马尼亚军队情报部门,盟军的飞机在德军撤退之前炸毁了德国人的全部机械和设备。
还有就是像《沸腾的生活》,讲罗马尼亚自己制造的第二艘55000吨矿砂船在一次试航中失败了,造船厂厂长科曼决心发扬自力更生精神,依靠广大的工人和技术人员,重新进行铸造。他的试验并没有得到上级领导和工厂党委内部的支持。但科曼厂长坚忍不拔,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与困难做斗争,排除一切障碍,最后终于铸造出了罗马尼亚自己的大型船用螺旋桨,安装在55000吨矿砂船上。里面有段曲子当年极端流行,电台隔三岔五就放一放,堪称经典,是国内电子音乐的先驱。
还有《斯特凡大公》,十分好看。罗马尼亚国内的摩尔多瓦人抵抗“异族”侵略的故事。15世纪70年代,侵略成性的奥斯曼帝国在征服巴尔干其他民族后,疯狂地向罗马尼亚进行挑衅,并派遣他的12万大军进犯摩尔多瓦,强令摩尔多瓦公国割让白堡和基利亚等城市,遭到摩尔多瓦君主斯特凡大公的严正拒绝。为了保卫祖国,说服统治阶级的上层,打击主张投降的地主,处决叛徒卖国贼,斯特凡大公动员全国人民,进行了一场规模巨大的反侵略战争,终于打败奥军,取得胜利。影片中军队打着鼓,排着方阵前赴后继冲锋的镜头把心揪得生疼。与苏联电影《夏伯阳》里面德军有类似镜头,不寒而栗。
还有《勇敢的米哈依》,讲米哈依国王率罗马尼亚军队和奥斯曼军队决战,奥军阵容强大装备优良。而罗马尼亚军队人少马稀,几乎不成对手。但罗军以弱势装备和力量,彻底打垮了奥军,把奥军总司令打下马,狼狈地落到沼泽地里。
我看过的罗马尼亚电影中警长系列有六部,一个是莫尔多万警长三部:
莫尔多万警长系列片之一《一个警官的控诉》(1974)片长105分钟
该片系莫尔多万警长系列片,是《复仇》的前传,莫尔多万警长的故事在罗马尼亚影片中多次出现,几乎可以说不是一个。
《一个警官的控诉》讲的是1940年冬天,罗马尼亚的反动政权——安东内斯库政权,在纳粹德国的帮助下,贵族统治阶级的反动武装势力对罗马尼亚实行着法西斯专政,铁卫军的恐怖笼罩着着国家,同时在全国各地都关押着抗议和反对的人,罗马尼亚共产党领导着反法西斯的斗争……
1940年11月26日夜,铁卫军队长巴雷邦在监狱对共产党员进行大屠杀,许多人遇害。关在地下室的共产党员贝洛等8人被一士兵放出逃跑,后贝洛和另一人又被抓回。监狱审查员Petrescu(秃顶警官)威胁将告发铁卫军屠杀囚犯的事,在郊外森林被巴雷邦打死。
警察已经发现了审查员Petrescu的尸体,在郊外森林,他们当场认出了他。警察局长是铁卫军的人,局长和主任密谋,在这个案件上用一个聪明的警察,他很受欢迎但又不是军方的人,因而会分散大家的注意力,而铁卫军可以继续实施他们的计划。对Viraga大屠杀进行调查,追查共产党员逃跑的直接责任,这一任务就落到了莫尔多万警长身上。铁卫军并派埃列斯库Tanasescu监视他。莫尔多万利用大鼻子惯偷斯林特帮他跟踪巴雷邦。当时在屠杀现场的另一名看守员Ilarie Bucar打电话给莫尔多万,提供线索,被巴雷邦杀死在码头,跟踪的斯林特目睹了当时的情景。
正直的莫尔多万警长调查出巴雷邦一伙屠杀的案情真相,开始铁卫军的上司参议员企图对莫尔多万警长进行收买,阴谋败露后转而下令巴雷邦一伙追杀莫尔多万,于是莫尔多万与巴雷邦一伙进行了一场出生入死的决战。先是在路上袭击莫尔多万的汽车,然后在办公室,后又枪杀莫尔多万的母亲,在墓地、在电话亭、巴雷邦一伙几次袭击莫尔多万都未得逞,反而莫尔多万击毙数人,后在剧院,莫尔多万一人对付巴雷邦等三人,巴雷邦手下二人被打死,巴本人也被莫尔多万击中数枪倒在地下……,后铁卫军的上司参议员用计引出莫尔多万,在吉卜赛人居住的高坡旁,莫尔多万警长开枪击中了参议员,自己被铁卫军数枪击中,倒在坡下翻滚……,也就是《复仇》开始的那段镜头,由此引出了后来的《复仇》的继续。该片创作班子是《复仇》的原班人马,影片的故事情节安排以及枪战场面都很有特色,精彩程度不亚于《复仇》。
《一个警官的控诉》由长影厂1989年译制,孙敖、徐丹、张玉昆、胡连华等配音。本人收的不是长影配音版。
莫尔多万警长系列片之二《复仇》(1978)  片长101分钟
罗马尼亚传奇式电影人塞尔久•尼古拉埃斯库自导自演的作品。“莫尔多万警长三部曲”的第二部,承接《一个警官的控诉》。看这个系列影片的观众需要对二战爆发前后罗马尼亚国内政局有所了解,不然会看不明白。当时罗马尼亚统治者是安东内斯库将军,他亲法西斯,但不是真正的法西斯,罗马尼亚真正的法西斯组织是霍利亚•希马领导的“铁卫军”。起初,安东内斯库和铁卫军是同盟的关系,但后来铁卫军密谋发动政变,企图推翻安东内斯库政权,遂被安东内斯库镇压。
《复仇》的背景就是安东内斯库政权剿灭铁卫军的故事。莫尔多万警长是属于安东内斯库政权的,但他同时也是一个爱国的左翼人士。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帮助下,莫尔多万警长成功地揭露了铁卫军企图叛乱的阴谋。
警官莫尔多万受到法西斯组织铁卫军袭击而受重伤,受到了共产党地下党员救护,他伤愈后继续和铁卫团进行斗争。影片开始是,由迪尼克饰演的铁卫军队长巴雷邦经医生检查,患严重肺病,自知不久于人世,他不相信莫尔多万已死,在元旦之夜,带人来到莫多万的墓地验证仇敌是否死去,打开棺材一看只有莫的帽子和石头。巴雷邦找到大鼻子斯林特的家,威逼斯林特说明莫多万藏在哪里,斯林特不说,巴雷邦用剃刀给斯林特破了相……
莫尔多万警长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帮助下,同嗜杀成性的铁卫军队长巴雷邦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莫尔多万与巴雷邦枪战的格斗贯穿全片,在上下升的电梯上,在屠宰场冷藏库里,在飞驰的列车上,在庇护所里,他神出鬼没,奇袭敌人。他潜入铁卫军总部,偷出了铁卫军和德军合作企图推翻当时安东内斯库政府的秘密计划,先后交给了罗共地下党组织和安东内斯库政府。铁卫军阴谋败露,决定采用武力,屠杀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在屠宰场,巴雷邦杀害了许多共产党员,后莫尔多万赶到,他一个人在冷藏库里,和以巴雷邦为首的众多匪徒枪战,莫尔多万击毙了众匪徒,并打中了巴雷邦的腿,把他交给即将上班的工人群众审判……铁卫军将尔莫多万的儿子抓来放一座庇护所前,命令莫尔多万立即离开这座楼房,否则他儿子将被炸死……最后莫尔多万警长的儿子被德国法西斯杀害了,但观众不会忘记,他带进庇护所的炸药将会起到复仇的作用。他的复仇已超越个人的界限,上升到为维护民族利益而共同反对法西斯的政治斗争。
《复仇》里的莫尔多万由毕克配音,巴雷邦由尚华配音。
莫尔多万警长系列片之三《较量》(1981)片长100分钟
写莫尔多万警长破获一起银行抢劫案的过程。鉄卫军的上司泽维亚努将50万元存入银行,然后又指使铁卫军分子到银行抢劫了50万元,并打死两名警察。莫尔多万警长受命调查这起劫案。他了解到当时目睹抢劫现场有流浪儿瞌睡虫,他就借机接近这群流浪孩子,并关心他们,给他们物品,送有病的孩子去治病,取得了孩子们的信任。这其中有一个为首的孩子,叫机灵鬼。他的哥哥参与了这次银行抢劫案。当铁卫军得知瞌睡虫认识参与抢劫的人,派混在乞丐的人杀死了瞌睡虫。机灵鬼的哥哥受了泽维亚努的欺骗,在第二次抢劫外国银行后被铁卫军杀死。这部片子中所展示的抢劫银行案中所得资金大部分到了泽维亚努的手中,这实际上就暗示了泽维亚努为鉄卫军的建设取得了资金。最后泽维亚努虽在现场被捕,但他狡猾的称自己受到匪徒的劫持,抢得的现金被匪徒藏在垃圾筒里……
另一个是罗曼警长系列的三部:
罗曼警长系列片之一《清白的手》(1972)   片长93分钟
1945年4月,饱尝战争苦难的罗马尼亚又面临盗匪横行的摧残。罗曼警长(伊•乔巴努饰演)抓到歹徒帕斯库,从中得知土匪头目布丘尔利格在旅馆和一个姑娘幽会。罗曼和助手迅速前往,布丘尔利格当场送命,罗曼警长决心将歹徒一网打尽。他和米柯万(塞•尼古拉埃斯库饰演,同莫尔多万警长)抓住了歹徒勒斯里克,逼勒斯里克引诱匪首赛马卡出现,在木材仓库,经过激烈枪战,他们活捉了赛马卡,全歼众徒。但是,米柯万也因受伤过重不幸牺牲。带着对战友深切的痛惜以及他留下的最后一颗子弹,表情严峻的罗曼默默地离去……
《清白的手》,里面有句台词让我至今铭记,是罗马尼亚解放后一位共产党员的警长罗曼说的:“我坚信,社会主义社会是不会有犯罪的!” 多么有气势,然后现在看来,却有讽刺的意味。
罗曼警长系列片之二《最后一颗子弹》(1973)   片长92分钟
剧情紧接《清白的手》:1945年罗马尼亚解放初期。当时国内外敌人互相勾结,企图破坏新成立的人民政府。罗马尼亚公安保卫人员机智勇敢地和潜伏的阶级敌人进行着殊死的斗争。塞马卡因证据不足被无罪释放,他又指使手下的匪徒化装成警察,破坏游行队伍,枪杀无辜的群众。
塞马卡的弟弟让•塞马卡的雇工瓦尔克向罗曼警长揭发了让•塞马卡的庄园里藏有大批枪支弹药。罗曼立即带领警察前往搜查,不仅找到枪支,还逮捕了让•塞马卡。因让•塞马卡涉嫌一起重大政治案件,保安部的德雷甘大叔还和罗曼商量了一个周密的侦破计划。
罗曼化妆成神父和瓦尔克一起住进了修道院,这个修道院鱼龙混杂,是匪徒们的临时巢穴。保安部放长线钓大鱼,他们释放了让•塞马卡,想跟踪追击找出幕后的元凶来。当让•塞马卡得知罗曼也潜入了修道院后,他三番五次想干掉罗曼,但都没有得逞。罗曼在机智勇敢的瓦尔克的帮助下,生擒了德国间谍赖泽瑙和想把他接走的盟军考林斯少校。
此时,塞马卡兄弟俩的罪证已经确凿,罗曼受命立即逮捕他们。谁知,狡猾的塞马卡却想用金钱收买罗曼警长。罗曼冷冷地说道:“听着,不是人人可以收买的,你袭击游行的群众,杀害米克洛万,这回你跑不了了!"塞马卡负隅顽抗,拿起手枪企图打死罗曼。机智的罗曼乘其不备,转身用米克洛万留下的最后一颗子弹消灭了作恶多端的匪徒……
还有一部《单独行动》也是罗曼警长系列,布加勒斯特电影制片厂出品。影片描写1948年春,罗马尼亚警方领导下的罗曼警长剿灭一股以“白泥鳅”为首的土匪的经历。我收藏的是罗版,无配音,无中文字幕。
对了,顺便把罗马尼亚著名导演介绍一下:塞尔玖•尼古拉埃斯库(1930——),生于罗马尼亚特尔古•日乌,原是机械工程师,罗马尼亚水下摄影创始人之一。1962年开始拍摄纪录片及短片。1966年故事片导演处女作《达基亚人》问世。1970年,他成功地导演了史诗巨片《勇敢的米哈伊》(上、下集),并在片中扮演塞里姆巴沙,从此开始了他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艺术生涯。他拍摄的其他著名影片还有《罗马大战》、《沸腾的生活》(1973)、《最后一颗子弹》(1973)、《一夜富翁》以及那部最为中国观众熟悉的《复仇》(1978)。他的影片在罗马尼亚通常都能有很高的上座率。迄今为止,尼古拉埃斯库已导演过50部左右的影片,写过十多个电影剧本,并在他自己导演的半数以上影片中担任角色。他的影片有一半在国内拍摄,另一半则与德、法、意等国合作拍摄。他拍影片强调思想内容,充满强烈的民族感情。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3 04:54 , Processed in 2.067502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