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78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闲聊] 什么动物最“能说会道”?

[复制链接]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32720

紫铜v1_05紫银v1_02紫金v1_01结丹成就绿金v3_01紫铜v2_02绿银v3_04绿铜v3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1-7-6 20: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北京时间7月6日消息,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就像停不下来的话匣子。叽叽喳喳的鹦鹉,咯咯叫的鬣狗,还有歌声婉转动听的百灵鸟……所有这些动物,我们都可以根据它们发出的声音来加以定义。
  对人类来说,沟通与交流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石,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取得成功的关键。动物发出声音则通常是为了发出警告、吸引配偶、发出求救信号、寻找同类或保卫自己的领地。和人类一样,它们也利用声音做成了很多事情,奠定了它们的社会基础,从而确保了自己的生存。
瓶鼻海豚会发出非常响亮的声音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在与我们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所有动物中,哪种动物发出的声音最多?当这些声音可能惊动捕食者并带来生存风险时,成为一个“话匣子”又有什么价值呢?
  对于人类,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衡量“声音交流度”:一是在发声上所花的时间;二是这些声音所传递的内容的多样性。这两个方面如何适用于非人类物种?在那些大量发声的物种,以及喜欢安静生活的物种当中,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一些共同趋势。
  社会性的动物
  你可能会认为,影响动物交流的一个主要驱动因素是该物种的社会性程度。的确,一些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更善于用声音来表达。例如,奎利亚雀等鸟类会成群结队,在飞行时不断地大声喧闹。在哺乳动物中,也有像狐獴这样的成员,这是一种来自非洲南部的小型动物,会组成大型的群居社区,合作觅食并一起养育幼崽,还会发出声音,提醒同伴注意捕食者的靠近。
  英国剑桥大学的动物学家阿里克·克尔森鲍姆一直在研究动物的声音交流,并使用算法来分析和比较它们的声音。“当它们(狐獴)在觅食时,总是不停地发出叫声,只是为了让大家知道,‘我在这里;是我;一切都很好;周围没有捕食者’。”他说,“它们不断发出这种柔和的呼叫声,使彼此保持联系。”
  不过,这并不是普遍适用的准则。克尔森鲍姆表示,社会性并不一定意味着动物会有很多交流,因为发声也是有代价的。克尔森鲍姆是《动物学家的银河系漫游指南》(The Zoologist‘s Guide to the Galaxy,企鹅出版社,2021年)一书的作者,书中部分内容就深入分析了动物的交流。
在博茨瓦纳的卡拉哈里,一群红嘴奎利亚雀(Quelea quelea)正在起飞

  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捕食。声音会使动物处于可能被捕食的风险当中。即使是高度社会化的物种——比如与人类关系最近的黑猩猩——这两个因素也会给它们的声音交流带来强大的压力。克尔森鲍姆说:“考虑到黑猩猩社会群体的复杂性,它们的发声可以说非常之少,远没有原先想象的那么多。”为了将声音交流保持在最低限度,它们经常使用手势来代替声音交流。
  当然,声音在动物交流中并不是必不可少的。克尔森鲍姆说:“动物不断地传播信息,无论是通过声音、嗅觉,还是通过姿势——所有这一切都会受到其他动物的评估,由此形成一个综合性的看法,知道应该做什么,以及应该如何与这一个体互动。”
  克尔森鲍姆指出,社会性物种在声音交流时,所传达的信息往往具有更大的多样性。一般而言,独居的动物需要向外界传达更简单的信息,而生活在合作群体中的动物则需要维持社会等级制度,它们会不断沟通以寻找和分享食物,并提醒彼此注意潜在的威胁。“可以看到,如果你在身处一个合作群体,你要说的话可能会比你独自生活时多得多,”克尔森鲍姆说道。
  然而,当我们试图剖析动物在发声时会“说”些什么的时候,情况就开始变得棘手起来。原因之一在于人类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用我们对“什么是交流”的标准——尤其是通过语言的框架——来评判动物的声音。
  有证据表明,一些动物的叫声具有特定的含义(这类信息被研究人员称为“参考性交流”),可以被认为类似于单词。例如,一些猴子会发出特定的警报声来表示捕食者的威胁,而海豚会对不同的亲属发出不同的哨声。克尔森鲍姆说:“它们用这种特定的声音作为名字,这可以认为是一个词。”
  然而,这些表达只发生在特定的场景中,此时某个独特的声音是沟通一件具体事情的最有效方式。克尔森鲍姆说:“我认为,在一般意义上,将动物的交流视为由词语组成是错误的。”
  因此,动物的交流并不像人类的语言那样,由具有独特含义的离散“词语”组成。这一观点在鸣禽身上得到了证实;尽管这些鸟类拥有动物界中堪称最复杂的一些发声序列,但这些序列通常出现在它们只需要相对简单的交流的情况下,比如呼唤配偶或保卫领地。于是,交流的简单性就与每一个叫声中所包含的令人难以置信的声音多样性不相匹配。那么,为什么会这样?
  一种理论是,媒介本身就是信息。克尔森鲍姆指出,这些鸟类可能实际上在说,“看我能唱出多么复杂的歌曲!这表明我一定是非常优秀的鸟。也表明我一定是一个非常不错的父亲”。从某种意义上说,婉转多样的鸣叫声就如同色彩斑斓的羽毛,二者都是鸟类用来吸引配偶的方式。
  事实上,正如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神经生物学家埃里希·贾维斯所说:“一些鸟类物种,如嘲鸫或非洲灰鹦鹉等,会从野外的其他物种那里偷取声音,使自己听起来更聪明。”
  在研究中,贾维斯将鸣禽作为人类学习说话的模型。这些鹦鹉和嘲鸫的行为表明,单个声音可能并不能像人类说话时使用词语那样,用来传达离散的信息;因为这些声音是从一个完全不同的物种中获得的,不太可能具有可传达的意义。更有可能的情况是,这些声音只是作为新的素材,被添加到它们的“发声曲目”当中,而不是具有独特意义的鸣叫声。
  动物可能不会像我们使用语言时那样,“说出”许多意义离散的“词语”,但它们所发出的声音依然很丰富,有的还具有很复杂的含义。
  倾听和学习
  不管“说”的是什么,一些动物在发声上所花的时间确实要比其他动物多得多。那么,哪些动物最为“能说会道”,是什么让它们的“喋喋不休”值得一听?
  根据贾维斯的说法,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非发声学习者,又称“先天”学习者;另一类是发声学习者,即通过模仿声音来学习发声的动物。只有少数动物属于发声学习者的阵营,包括人类、鸣禽和一些非人类哺乳动物,如海豚、鲸、大象、海豹和蝙蝠等。
  “奇怪的是,”贾维斯说,“那些会学习发声的动物通常也是发声最多的动物。”他还发现,这些动物更有可能形成更复杂的发声序列。
  这些发声学习者为什么会发声更频繁、更复杂?贾维斯对此很感兴趣。一方面,大量发声会带来巨大的优势。首先,声音可以传播很远的距离,因此更频繁的交流有助于在更大范围内进行交流,帮助动物宣称自己的领土,或者寻找配偶。更善于表达和发出更复杂的叫声,也使一些动物能向其他同伴传达更多关于其地位的信息。另一方面,发声更多也会带来前面提到的风险,比如消耗能量并吸引捕食者。
在水中嬉戏的亚洲象,拍摄于泰国

  贾维斯推测,发声最多的动物通常是那些更少担心捕食者的动物。他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特别善于发声的学习者“往往接近食物链的顶端——比如人类、鲸、海豚和大象。或者,它们会在超声波范围内发声(所以不会被听到),如蝙蝠,”他说,“在鸟类中,我们发现鸣禽是顶级捕食者的后代,它们的祖先处于食物链的顶端。所以我认为,它们克服了被捕食的风险,可以毫无顾忌地大量发声。”
  更重要的是,特别会发声的动物在身体中形成了一个系统,可以将与不断发出声音有关的能量成本降到最低。发声动物的咽喉肌肉消耗了身体中最大一部分能量,其发声活动需要快速放电的神经元来控制。反过来,这些神经元的活动会产生有毒的副产品,类似于肌肉所产生的乳酸,这些物质需要被清除掉。贾维斯解释称,包括人类在内的发声动物具有一些相同的蛋白质分子,以保护这些快速放电的神经元免受毒素过多的影响。他说:“所以,我们人类和鸣禽、鹦鹉以及其他动物都独立地进化出了保护声道神经元的机制,使我们可以进行大量的声音交流。”
  换句话说,对于高度发声的物种来说,发声带来了巨大的优势,而代价相对较小。当然,也有例外的情况,例如,斑胸草雀是发声学习者,但它们的叫声很少。“但平均而言,发声学习者拥有更复杂的发声曲目,”贾维斯说,“在相同时间内,平均而言,那些发声最多的动物,所发出的声音也更复杂。”
  那么,究竟是什么动物最“能说会道”呢?贾维斯说:“我认识的人当中,还没有人真正走出去,对所有物种的发声进行量化。”不过,一个简短的回答是,这种动物应该属于发声学习者。克尔森鲍姆做了一个有根据的猜测,据他研究,在这些学习发声的动物中,海豚可能是相当有力的竞争者。他说:“如果你和海豚一起待在水中,会发现它们几乎从来没有安静过。它们总是在不停地发出声音。”
  目前,贾维斯正在探究的一个问题是,动物中的发声学习者能否帮助我们了解人类口语的形成。他已经在学习发声的鸣禽中发现了某些基因突变,而这些突变或许能帮助研究者了解人类语言障碍发生的原因。因此,研究动物如何交流不仅仅是出于某种好奇心,最终也是为了帮助人类更了解自己。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13:20 , Processed in 1.169325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