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大中华] 穿越淮海坊 找寻活着的老上海[8P]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白银会员 - 等级≥知州

绿金v1_01灰铜v1_04紫银v2_01灰金v1_05紫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4-14 20: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客居苏州,平日自然少不了去上海,可每一次走进,都是匆匆逃离,从来没有好好感受过它喧嚣之外的净土。
这一次,一个偶然的机会,让我得以走进长乐路、走进老上海的生活,深夜,踩着吱吱呀呀的木质楼梯,在老上海的弄巷里宿了一晚。

清晨醒来,有小孩在哭,有老人在巷子里聊着天,开始一天的生活。晚上看不清弄巷的模样,早晨出来,一眼,便看见了老上海本来的样子。
在一个陌生的城市,住进一个生活着的地方,这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仿佛只是一晚,对这个从来都是拒绝的城市,就有了想要更深入了解的意愿。


阳光正好,兴致正高,于是,便穿过幽静的马路,走向不远处的淮海坊。
淮海坊,位于淮海中路927弄,原名“霞飞坊”,是民国13年(1924年)由教会投资建造的,共有3层砖木结构楼房199幢。
从淮海中路走进来,仿佛穿越到民国,走进了另一个世界,砖红斑驳的墙面,屋顶废弃的烟囱,错综飘扬的万国旗,这便是老上海不变的味道。

几乎是一走进,就喜欢上了这里,相对于老式里弄的逼蛰狭窄,他更加宽敞明亮;相对于豪华洋房的拒人于千里之外,他更加平易近人;相对于田子坊之类改造后的小资与喧嚣,他依旧,静悄悄的过着自己的生活。
一条霞飞坊,半部民国史,这话有点夸张,却也不无道理。民国时期,这些并不能算豪宅的楼房,却是很多文艺界大师、商贾巨富、军政要员的栖身之地。
巴金、徐悲鸿、周建人、许广平、徐悲鸿、竺可桢、胡蝶等等,都曾在此留下生活的印迹,留下传说的故事。199幢楼房,几乎一半的居住者都是民国时期的风云人物,这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现如今,人去楼未空,每幢楼房依旧有人生活着,名人故居并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在门口望着说明牌,才知道,这里曾经住过谁。
虽然有些许的遗憾,可我更喜欢这种活着的纪念。依旧有人在里面延续着生活,这似乎比摆设成供人参观的故居更有意思。

对于文艺界大师自然都很熟悉,可在民国时期搅弄风云的商贾巨富、军政要人,却不在我所知晓的范围之内。不知道都有谁曾经留下过印迹,于是,一栋楼一栋楼的找着指示牌,看看这个人,我是不是认识,想象着他在民国时,是一种怎样的存在。

几十年前的传奇,为淮海坊添了一份神秘与厚重;几十年后的寂静,却幸运的,让淮海坊保留了生活的气息。
这种生活,是柴米油盐,不是加糖的咖啡;砖红的墙上爬的是爬山虎,挂的是将要晒干的菜;墙角摆放着的,是真正老旧而非复古的自行车;窗口也会摆几盆花,这花,却不会精致,而是自然。


巷子上空纠缠不清的晾衣杆,是旧上海的记忆,不管新上海多么的光鲜亮丽,多么的体面大方,在自己的这一片天地,飘扬的万国旗依旧固执的存在。
漫步在淮海坊,里弄里的老人们对于我这个拿着大块头单反,时不时停下来拍拍这拍拍那的外来人熟若无睹,没有热情的邀进去喝杯茶,拉着谈天说地,也没有用防备的眼神注视着我,依旧喝着自己的茶,不被打扰。于是,我得以以最舒适的姿态,完成了对淮海坊的窥探。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4 22:25 , Processed in 1.186908 second(s), 5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