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娱乐综合] 打鸡血的公号文是怎么出炉的

[复制链接]

 成长值: 15090

灰铜v1_05绿铜v3_04灰金v1_05绿银v3_04绿金v3_01紫铜v2_01紫铜v1_05紫银v1_01灰铜v3_01绿金v1_01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8-4-9 12:4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抖音上有一个小视频,特别有意思,我每看一次就会笑一次,今天分享给大家。画风是这样的:

主播是个经典款的屌丝男,一边手捧方便面,一边操着蹩脚的普通话对着镜头说:刚刚听一个砖家讲,吃泡面,用那个纸碗不健康,我当时就笑了。泡面,你懂泡面吗?我他妈的都混到吃泡面了,我还在乎健康?

群众的语言从来都是无比鲜活和生动的。短短一分钟的视频,构思巧妙,立意高远,调侃中透着自嘲,自嘲中带着不屑,不屑中又有点忧伤,用最简单粗暴的方式,对专家的迂腐和无聊,做了一次深度解构。

这个小视频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人生道理:每个人都有大致的阶层定位,一把尺子量不出所有人的人生宽度。如果只有一种标准,所有人都得在这个唯一标准下加以评判,那么人生将一无是处,索然无味。比如,你甚至都无法愉快地吃一碗泡面。

这就好比,只能喝得起82年雪碧的人,跟天天喝82年拉菲的人谈什么口感?喝劣质二锅头的人,跟几百万一瓶的国宴茅台较的什么劲?这不找抽嘛。

1.

今天有一篇热文,叫《摩拜创始人套现15亿背后,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看到标题,当时我就笑了,我他妈的连同龄人的背影都看不到了,我还在乎抛弃?没什么不好意思承认的,我就是典型的被同龄人抛弃的人。严格说,何止是同龄人,我几乎被所有年龄段的人抛弃。又何止是“正在”,我的人生就是一个被不断抛弃的过程。从小到大,除了打麻将我能独领风骚之外,其他任何一项技能比拼,我都远远落后于同龄人。更别提钱的事,一根烟我都分两次抽,吃碗牛肉面就算过节,我跟谁抱怨过?

但是这又怎么样呢?难道我就该一边仰视着同龄人,一边灰眉土脸地度过余生?并没有,生活实苦,但我们依然要努力地把简陋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从平淡如水之中寻找生活的小美好。财富很重要,但财富不是生活的全部。没有15亿不可怕,可怕的是活在“正在被抛弃”的自虐心态中。退一万步说,就算全社会都抛弃了你,你也不能抛弃你自己。

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这不是佛系,而是清醒的人生态度。我越来越坚信,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不是财富和地位,不是八面玲珑处世周全,而是独立的思想和判断,至少,你要在众声喧哗中,在包装华丽的套路中,分得清什么是鸡汤什么是狗血,什么是大力丸什么催情粉。一点就燃,一鼓吹就亢奋,这肯定不是成熟,而只是虚胖的巨婴,只长肉不长脑子。毕竟,勾兑语言鸡汤是最廉价的事情,不营养。

2.

不要动不动就用“抛弃”这么重的词。各人走各人的路,可能只是行进方向不同。也不要想太多,别人在前进的时候,未必有空看你一眼,没有什么抛弃和被抛弃。活得太功利,所有人都奉行同一套成功学,这才是变态而无趣的社会。

不是有个“二八定律”吗?20%的人掌握了80%的社会财富,而别外80%的人只有20%的财富。任何时代任何社会都是这样,极少数站在塔尖上的人总是拥有比绝大多数中下层拥有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财富两极分化的马太效应会越来越严重。无论怎么努力,总有80%的人处于被抛弃的状态。那么,为了争取那20%的名额,是不是所有人都得像打了鸡血一样,拼了命的往上爬?

并没有必要这么偏执。一来,人的能力有大小,智力水平有高低,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非当“人上人”不可。二来,决定财富成功与否,有许多外在因素,偶然性太大。成功了你就是刘强东,不成功你就是大强子,要么抛弃别人,要么被别人抛弃,这种极端的二元对立,是把社会粗鄙化。但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很多种选择,不必都搅和在一起。心态也要放轻松,不必紧张兮兮地整天担心被别人抛弃。一个人活得有没有尊严,从来不是成功时的光环,而是平凡时的从容。

这样的套路并不新鲜,在我有限的阅读中,类似的文章我看过不下100篇。比如《读者》类的公众号,这样的稿子一个月能发好几十篇,来来回回倒腾那几个励志小故事,给人感觉,有志青年都活在了公众号里。

3.

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有一篇网上热传的演讲稿《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会打》,最具代表性。这种说法很新颖,也颇具感官冲击力,乍听之下,容易让人产生认知上的错觉。时代多牛逼啊,我竟然被时代抛弃,而且连招呼都不打,我是有多么的卑微和失败?

但是转念一想,不对啊,时代不是我的情人也不是我的二奶,它打不打招呼关我屁事?或者,它打声招呼再抛弃,我会好过点吗?别扯了,时代就是个婊子,成功了你就骑在时代的身上,当时代的代言人,你说什么都对,不成功,时代跟你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你看,打鸡血拢共三步,第一步,捅大词,比如时代、社会、世界、人生、生死、永远、最……越大越好,越空洞越好,也不管逻辑上通不通,先把你唬住。举几个例子:“这个时代,不会为你的平庸买单”、“你最终能走多远,取决于见识”、“坚持做这5件小事,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巨大改变”……对此我只想说,我走过最远的路,就是你们这些看上去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套路。这么牛逼,为什么还是公号狗?

第二步,挖大坑,让人情不自禁地往里钻。基本句式是:聪明人都怎么做,成功人士的几条人生经验,99%的人都忽视的细节……这是必杀技,因为大多数人都很平庸,有这样或那样的毛病和弱点,也有从众心理,逐条对照,不自觉地就对号入座了,顿时如提壶灌顶,恍然大悟,原来我不成功的原因在这啊,于是就欣欣然,内心得到极大的安慰。

第三步,总结陈词,站在上帝视角告诉众人,照我说的做,你就离成功不远了。集体到高潮。

鸡汤和鸡血总是为需要的人准备的。而这些人,不客气地说,非蠢即懒。他们不过是需要打点鸡血,来装作很努力的样子,而真正努力的人,是不会把时间浪费在打鸡血上。这就形成一种特别搞笑的场景,一个骗子与一群傻子抱团取暖,傻子满足了骗子的人生导师欲,骗子满足了傻子对成功的内心渴望,每个人都在非常诚恳地表演,但谁都不会真当回事。

4.

十年前,中国是鸡汤型社会。因为那时是社会转型最激烈的时期,各种社会矛盾多发突发,不稳定因素太多。人心惶惶之下,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就特别需要于丹这样的鸡汤型学者,来充当社会减压阀和缓冲器,居中调和矛盾、粉饰太平。比如她三句不离口的“感恩”、“知足”,就是一种精神按摩。

比如面对雾霾,于丹老师说,“关上门窗,尽量不让雾霾进到家里;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让雾霾进到肺里;如果这都没用了,就只有凭自己的精神防护,不让雾霾进到心里”。通过文学手法的巧妙运用,是不是觉得雾霾也没那么可怕,甚至还有点可爱呢?

今天,我们进入了鸡血型社会。于丹老师明显过气,取而代之的是各种梦想导师、创业导师。创业和共享经济时代,站在风口猪都能上天,一个好点子就能一夜暴富,财富空前集中,成功变得仿佛触手可及,许多人心中都有豪情万丈,为什么是胡玮玮,不是我?所以光喝鸡汤是不够的,必须加大剂量,直接打鸡血,这样才能满足人们心中的创富热情。灌鸡汤是让人麻木,打鸡血是让人亢奋,一静一动,张弛有道,尽显时代的流变,说到底不过是为了迎合人性的弱点。

照现在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大胆预测一下,几年以后,我们将昂首挺进牛鞭型社会。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6-1 09:50 , Processed in 1.625021 second(s), 4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