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89|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奥密克戎一周感染一千万人:各国只能“躺平”了吗?

[复制链接]

 成长值: 2850

蓝铜v2_05蓝铜v1_05红铜v1_01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3绿铜v3_05绿银v3_02紫铜v1_02蓝银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22-1-12 08: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奥密克戎一周感染一千万人:各国只能“躺平”了吗?
  仅仅依靠群体免疫力,容忍高感染率的做法,已经为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损失。大流行后的世界,是我们将与新冠病毒疾病共存,将其纳入日常风险计算当中的世界。
  本刊记者/彭丹妮
  近日,在美国工作的病毒学家刘善虑所在的大学医学院向大家通报,医院迎来新冠疫情以来最高的住院人数,再加上医护人员感染造成的人手不足,现在所有非紧急的手术都要暂停或延后。
  刘善虑是俄亥俄州立大学病毒和新发病原体研究项目主任,与他合作的科学家、医生,他周围实验室的同事和工作人员,已经都有人感染了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一位美国华人这么形容:如果你还没听说有哪个朋友感染,那么只能说明你在美国没朋友。
  在圣诞新年双节的加持下,经过一个多月的传播,目前,奥密克戎变异株在美国新增感染者中的占比从1%飙升到95.4%,毫不费劲地取代了已经流行了大半年的德尔塔。1月3日这一天,美国当日新增感染人数超过100万,创造了世界上所有国家自新冠流行以后的最高每日统计数。
  不仅美国,在英国、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诸多国家,奥密克戎的冲击使得它们面临着新冠疫情以来最严重的大流行,新增病例数呈指数级增长。截至1月7日,奥密克戎已在全球138个国家和地区被检测到。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奥米克戎变种引发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已呈“海啸”之势,传播性更强的奥密克戎与德尔塔同时传播,将继续给精疲力竭的医务工作者和处于崩溃边缘的卫生系统带来巨大压力,并再次扰乱人们的生活和生计。
  新冠病毒以这种强势的姿态,开始进入它大流行的第三个年头。人们看不到疫情有任何要好转的迹象,但这一次,却有一些观点认为,奥密克戎是大流行结束的助推器,但是,情况真的如此乐观吗?
  群体层面危机大于个人健康风险
  一位旅居巴黎的华人写道,“我在感染(奥密克戎)期间,都没有出现发烧或者是丧失味觉嗅觉这两个典型的新冠症状。相反,我就像是得了一场冗长的感冒,头疼、乏力、咳嗽、四肢酸痛、鼻塞、头晕。而跟我一同感染的朋友,因为打了加强针,出现症状的时间比我还短,只不过稍微咳嗽了三四天就完全没事了”。
  不管是因为病毒本身的特性还是疫苗的作用,奥密克戎的症状较轻,重症率低,临床医生们也都普遍感受到这一点。在纽约,美国疫情的“震中”之一,长老会医院急诊主任医师拉胡尔·夏尔马说,住院人数在增加,但进入重症监护室或者需要插管的病人远远少于此前几轮疫情暴发期,大多数来急诊室的感染者很快就出院了。
  美国新冠住院人数已经超过历史记录。1月10日,美国共有132646人因新冠病毒住院,超过了去年1月132051人的峰值。
  在很多国家和地区,新冠感染者人数的激增也都没有带来同等比例的住院率和死亡率大幅上升。在2021年年末,伦敦单日新增病例数量几乎是同年年初高峰期的两倍,但入院人数、使用呼吸机人数只有当时的50%和20%,这两个指标自2021年8月以来一直维持平稳。目前,英国新冠疫苗接种率达到80%,三针疫苗接种率超过50%。
  不过,即便健康人群感染奥密克戎后的症状轻微或无症状,还是可以将病毒传播给更脆弱的人,包括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或免疫力缺损的人群等等,不应该掉以轻心。这是一个简单的数学题,有流行病学专家指出,假设奥密克戎的传播能力是德尔塔的四倍,但致病性是德尔塔的一半,那么住院人数还是会翻番。
  奥密克戎造成的感染数字太庞大了,远超过之前的几波疫情。美国华盛顿大学卫生统计评估研究所(IHME)根据奥密克戎的流行病学特性进行了模型预测:从2022年1月1日到3月1日,美国可能会出现1.4亿新的感染者,高峰期将出现在1月下旬,每天新增感染峰值可达280万。这个数字意味着,接下来三个月的感染人数,就与美国过去两年的感染总数相当。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流行病学资深教授张作风在社交媒体提醒说,奥密克戎可能在年青人身上是轻症,在年老、体弱、高危人群就是重症,这类人群应该赶紧接种加强针。
  一种普遍的担心是:奥密克戎带来的威胁,可能更多是群体层面。因为此前德尔塔疫情已经波及了许多国家,大部分国家的医疗体系已经达到极限,医护人员疲惫不堪,奥密克戎的超高传播性足以严重地冲击医疗体系。
  刘季高是美国亚美医师协会会长,同时也是纽约市一家私人诊所的医生。据他了解到的情况,虽然当地一些医院的重症监护病房不像疫情初期那么爆满,但普通病房的病人在增加,病床使用率大约从70%上涨到90%~95%。更重要的是,因为现在感染率太高,10%~15%的医护人员因为感染而被隔离,医院无法全员运转,医院随时都有爆棚的可能。
  为应对激增的患者,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NHS)已在2021年12月30日宣布进入“战时状态”,并计划重启“南丁格尔”临时医院以应对未来可能暴发的奥密克戎入院潮。NHS还计划将把全国多个地点的健身机构、教育中心等设施改造为临时治疗场所,提供总计约4000个临时床位。英国国防部1月7日表示,已经提供200名武装部队人员,在未来三周支持NHS。
2021年12月21日,在英国苏格兰汉普顿公园,人们在排队接种新冠疫苗。图/视觉中国

  任由看似“温和”的奥密克戎在人类社会扩散,已经带来了远远超出医疗系统的混乱。在高感染率的国家,奥密克戎的影响正在各行各业显现。以航空业为例,仅1月7日,美国就有2300趟航班因员工感染、人手不足而取消;同一天,加拿大西捷航空公司通知,因为防疫要求带来的旅客减少以及人员缺勤,到1月31日之前,将取消15%的航班。
  1月2日,英国政府在一份声明中说,由于每天的感染人数创下历史新高,且检测结果呈阳性的人需要自我隔离至少7天,政府预计企业和公共服务将在未来几周面临中断。声明提到,到目前为止,奥密克戎对公共卫生部门造成的破坏在大部分地区得到了控制,但公共部门的领导人被要求针对劳动力缺勤10%、20%和25%的最坏情况拟定计划。
  重新适度收紧
  为减轻奥密克戎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冲击,绝大部分发达国家都采取了不同程度的防疫措施。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用适当程度的公卫措施来降低奥密克戎的传播速度,延缓其对医疗系统造成的挤兑,并换取时间以了解病毒特性,提高疫苗的接种率。
  但细看起来,各国的措施却各有不同。如果将管控程度看作一个由松到紧的光谱图,决定一个国家在哪个位置的,是其疫苗接种率、医疗系统承压能力、政治体制、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的综合。
  圣诞节过后,德国开始出台一些收紧政策,从2021年12月28日起,接种过疫苗或康复的感染者,私人聚会被限制在最多10人的范围内,对于未接种疫苗者,每个家庭最多允许接待两名访客。1月7日,措施再度升级,进入餐厅和酒吧需要出示已接种加强针证明,或者基础接种+核酸阴性报告。
  德国华裔病毒学家、埃森大学教授陆蒙吉解释说,德国的疫苗接种率还没有达到预期,差不多只有71%人口完成两剂接种,38%人群接种了加强针。在欧洲,疫苗接种率是管控程度的最重要依据,相比之下,英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等国家,现在接种率都更高。
  法国是目前欧洲新发病例数最多的国家。继圣诞节当天,法国新增病例突破10万后,1月8日再创新高,已接近30万例。鉴于此,法国在2021年12月27日宣布了一系列措施,但跨年夜并没有实行宵禁,紧接着,1月3日的开学日,法国学生照常返校。政府的信心正来自于,该国90%的符合接种条件的人群都已完成接种,现在法国人是“世界上被保护得最好的”人群。
  荷兰是欧洲第一个采取全面封锁措施的国家。2021年12月18日,该国政府宣布,当前已经采取的措施不足以确保医疗系统的压力仍在可控范围内,因此,荷兰将从12月19日开始进入封锁状态,最少持续到2022年1月14日,措施包括,人们尽量待在家,每日家庭访客不超过两人,教育机构关闭到1月9日等等。
  欧洲独立媒体分析,荷兰既不愿意像西班牙那样戴口罩,又没有比利时那么数量充裕的呼吸机,没有丹麦强大的病毒检测和监测体系,没有意大利的义务免疫计划,又没有芬兰学校的小班教室……所以,只有严格封锁。而且加强针接种率为31%,在欧洲仅为中等水平。
  刘季高回忆,圣诞节的时候,纽约曼哈顿热闹的42号街,人群摩肩接踵,毫无保持社交距离的意思。当美国继续走向开放时,同处北美的加拿大,却在走向封锁。在加拿大的安大略省,餐馆、音乐厅和健身房已经关闭,学校改为远程教学,停止非紧急手术;魁北克省规定晚上10点宵禁,并禁止人们到教堂做礼拜;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已叫停室内婚礼和葬礼接待……
  对奥密克戎不同的态度,源于美国与加拿大在医疗资源、救治体系等方面的差别。以加拿大人口最多的联邦省份安大略为例,最新官方数据显示,该省每800名居民才拥有一张ICU或急性护理床位,而纽约的这一比例为420:1。
  加拿大一些资深卫生官员还强调,在社会心理上,加拿大人对政府有更多的信任,对于新冠病毒带来的死亡和重症的容忍度也比美国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前校长、曾指挥过加拿大SARS防疫的大卫·内勒就很不理解,以美国强悍的科学和医疗实力,在保护公民免受感染和死亡方面,美国在新冠疫情上的表现根本说不过去。
  持续地放开是主流
  一位在美国马里兰工作的生物医药行业员工分享,前一段时间,公司基本每天都有员工报告新冠阳性,刚开始,大家都很紧张,都做深度消毒和清洁、隔离。现在阳性员工多了,也不可能一直这样,否则公司就得关闭好几个月。“现在对策就是,阳性就回家休息,其他员工照常上班。现在陆续有阳性员工康复回来上班了,基本都是轻症,大家也无所谓、也不害怕,只当是用活病毒来作疫苗加强针了。”
  潮水般涌来的奥密克戎,不管是由于它对于社会运转的严重干扰,还是人们心理层面的疲软和放弃,都冲击了此前一套标准化的流调追踪、隔离、检测等公卫措施。不光是一个企业,在政策层面,出于务实的考量,在很多欧美国家,这类试图最大程度控制感染的努力都正在被逐渐放弃。
  在2021年12月的倒数第二周,美国疾控中心(CDC)更新了指南,建议人们在诊断新冠后,隔离期可减少至5天,而不再是原来的10~14天。如果没有任何症状,或者症状在5天后明显好转或消失,患者可以自行解除隔离,无需复查核酸检测,但仍应在接触他人时戴口罩。
2021年12月24日,美国纽约,人们聚集在布鲁克林区领取新冠检测盒。图/视觉中国

  至少包括以色列、加拿大、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葡萄牙等国家,都已经在近期宣布,缩小密接者追踪范围,缩短感染者隔离期至5~7天。这种政策的突然调整激起了一些民愤,有些人认为,这是把商业、政治的考量凌驾于公共卫生之上。
  对此,美国CDC主任罗谢尔·瓦伦斯基解释说,基于过去对呼吸道传染病和新冠病毒的了解,85%~90%的传播都发生在感染病毒后的前5天,此后的传播风险大大降低。人们可能会在感染后最高长达12周的时间内,都能够检测阳性结果,但后期的传染性已大大下降,因此核酸复检的意义不大。
  这个规定让很多因为感染而隔离的人,尤其是公共服务部门人员,比如医护工作者,可以尽快回到岗位,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当然,这不是最稳妥的政策。刘季高说,有的人在家待几天就去上班了,也不一定达到时间要求,也无从得知接触隔离后是否还携带病毒。但这不光是一个医疗决策,也更多是平衡经济、就业等社会情况。
  与缩短隔离期的目标相适应,英国规定,从1月11日开始,使用LFT(测流抗原检测)快速检测呈新冠阳性、但没有症状的人士,无需再进行PCR核酸检测确认,即开始自我隔离。这一决定将大大节省等待检测结果的时间,同时也从一定程度上缩短了感染者的隔离时间。LFT快检的灵敏期是病毒载量较高、具有传染性的期间,意味着政府不再寻找那些潜伏期或者感染后期传染性较低的无症携带者。
  几个月前,与新加坡、越南、韩国、新西兰等国家一样,澳大利亚也是旨在实现“零感染”目标的国家,即通过隔离入境人员、大规模核酸检测来将每日新增病例保持在极低水平。
  2021年8月,澳大利亚发布了“转变新冠应对的国家计划”,正式将疫情防控焦点从抑制社区传播转变为预防住院、重症和死亡,从“前疫苗”环境转变为“后疫苗”环境。在这之后,澳大利亚疫苗接种急追猛赶,到12月末,疫苗完整接种率已经达到79%。
  针对奥密克戎,澳大利亚的策略曾一度收紧,重新要求室内需佩戴口罩,加速推进疫苗接种等,但仅过了一周,即2021年12月30日,该国政府宣布,降低检测、追踪、隔离等公卫手段的重要性,不再进行详细流调,只追踪感染者的家人,同时,无论疫苗接种状态,统一建议隔离7天,直到第6天检测结果为阴性。这是因为,该国卫生部说,“在一个高传染的环境,这些措施已经不再有效,政府层面的公卫应对将聚焦最高风险,日常管理将更加依赖个人的参与”。
  从2021年12月26日起,新加坡卫生部也调整了应对奥密克戎的措施,大幅度地放松一些措施,在疫情中与病毒共存。
  “新加坡是个很小的国度,需要保持境外人员和货物的流动,边境封锁在这里不现实。”新加坡国立大学苏瑞福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副教授古阿烈在回复《中国新闻周刊》的邮件中写道。他解释说,由于新加坡疫苗接种率非常高、加强针覆盖率不断扩大,感染新冠导致严重疾病的风险现在已降至较低水平,更接近于流感,而不是2020年的新冠,因此,实施对经济和社会具有破坏性的严格措施没有意义。
  新加坡的这番考虑,也是很多国家调整防疫策略的原因。1月5日,在欧洲奥密克戎流行最为严重的法国,颁布了一条新规,允许无症或症状轻微的医护人员感染者继续在岗,无需任何自我隔离。两天后,德国也最终决定,不再严格遵守世卫组织的规定,新冠感染者的密接者,如果接种过加强针,或者在过去3个月内完整接种过疫苗或康复,都将不再需要隔离。其他所有人如果没有症状或症状已经缓解,可在10天后结束隔离;如果检测结果呈阴性,则可缩短至7天。
  “以后阳性病例,只要不生病就不管了,就继续上班,不必隔离。否则整个政府机构,甚至小到包括城市清理垃圾的人员,都因为感染人数太多而陷入瘫痪。”陆蒙吉说,疫情倒逼全社会在走向更开放的模式,不应该顽固不化地死守着过时的策略。
  在这方面,更为激进的是南非。这个最早报道了奥密克戎的国家,在2021年12月24日宣布,不再对检测阳性、但无症状的奥密克戎感染者进行追踪、隔离,只要他们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政府说,如果不调整政策,许多人在没有症状的情况下,被要求待在家里,没有收入,与新冠感染者接触的儿童,失去了宝贵的学习机会。因此,南非专家委员会将公卫政策聚焦在免疫计划,而不是追踪和隔离措施。
  2021年12月30日,南非宣布,该国已经度过了奥密克戎带来的第四波疫情峰值,死亡人数没有出现大幅上升,并在同日宣布,将取消宵禁,室内外活动人数限制放宽,但室内仍需戴口罩。
  有条件地“与病毒共存”
  人类对于疫情结束的期待,已经一再被推迟。2021年春天,曾有一种乐观的情绪。当时,一大波新冠疫苗被批准应用,其中两款mRNA疫苗由于有高达90%的保护力而被人们寄予了厚望。人们期待着,当全球70%~90%的人口接种了疫苗,就可以建立起群体免疫的屏障,从而终结疫情。
  但病毒的进化、世界各国的疫苗分配不均与疫苗接种人群逐渐减弱的免疫力,使这种希望逐渐破灭了。一个新的共识是,未来全面接种第三针后,病毒仍可能会维持一定水平的传播。
  即便在疫苗高度接种的人口中,就像新加坡,古阿烈说,一旦恢复开放,还是会有大量社区传播。因此,这可以得到一个经验,在过去新冠病毒低传播或者清零的国家,在与公众沟通时,需要谨慎地提出这一点以避免公众出现错误的预期。
  “从新冠病毒流行以来,它的超高传染性就注定它不会像SARS病毒那样消失。”古阿烈说。
  当奥密克戎打碎了清除病毒的可能,一些公卫专家却认为,其不可遏制的流行,如果按照目前的势头发展,有利于疫情的结束。比如,丹麦国家血清研究所首席流行病学家Tyra Grove Krause就表示,我们可能正在经历最后一波大流行,因为奥密克戎的感染能带来高水平的群体免疫。
  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英国公共卫生学院荣誉院士高本恩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他认为,大多数国家将会在3~6个月的时间内考虑“结束”疫情:政府决定不再统计每一个病例,他们将不再对人们的行为施加任何进一步的限制。为控制疫情,政府将依靠有效的疫苗和抗病毒药物,而不再使用公共卫生与社会措施。
  越来越多的传染病专家、病毒学家相信,新冠疫情的结束,不是因为病毒的传播本身得到控制,而是一种社会性的宣告:停止将其视为大流行,并像对待其他人类冠状病毒等季节性呼吸道感染一样接受它。
  但仅仅依靠疫苗接种加上自然感染带来的更高程度的群体免疫,就能将世界带入一种合理、平衡的与病毒共存的状态吗?答案是否定的。
  1月3日,英国著名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群公卫专家与学者们在《英国医学期刊》上发表了一篇公开信。信中指出,疫苗带来的免疫保护并不是永久的,高感染率的环境还会加速病毒的进化与变异。这种策略会造成一个恶性循环:检测、追踪、隔离等重要的公共卫生措施因不堪重负而变得低效、甚至无用,进一步在遏制病毒传播的战场中失守。
  在病毒如野火般传播的国家,疫情已经明显带来了死亡、经济损失、医护人员短缺等后果。在人群层面,疫苗大幅降低了住院率和死亡率,但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受影响的生计、被打乱的上学计划、感染后可能留下的长期后遗症等等,都是实实在在的伤害。
  鉴于此,前述英国学者公开信倡议,各国防疫要从“疫苗唯一”转向“疫苗加”,具体包括,倡导使用高防护性的口罩,更重视通风和换气系统,根据病毒的社区传播情况,制定加强和放松管控措施的量化标准,促成全球疫苗公平等措施。
  无独有偶,1月6日,美国拜登政府过渡时期的六位卫生顾问,包括美国FDA前首席科学家露西安娜·博里奥、乔治·华盛顿大学公卫学院教授大卫·迈克尔斯等人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连发三篇文章,呼吁美国采取一种全新的疫情国策,进入与病毒共存“新常态”,而不再指望消除它。
  与德尔塔大流行时期盛行的无条件地“与病毒共存”的观念不同,露西安娜·博里奥等人认为,美国需要把新冠病毒作为一种呼吸道病毒进行管理,并明确最大风险的临界值。一旦超过临界值,就触发政策干涉和减缓行为,卫生系统也据此调整相应的床位数和人员配备。
参照2017~2018年美国流感和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相关数据,他们测算,在呼吸道病毒流行季最坏的一个周,可以容忍的风险峰值大约是3.5万例住院病人和3000例死亡。以此作为衡量的尺子,目前新冠病毒在美国带来的住院和死亡人数,远远超过了这个数字。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包括需要发挥基层公卫人员力量、建设一个更加灵活和先进的疫情数据收集系统、让民众建立一种对公共卫生和群体行动的信任感等等。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张文宏近日谈及奥密克戎时指出,认为奥密克戎引发的是“大号流感”,缺乏科学依据,事实上,这种变异株“会咬人”。一个国家和地区需要强大的免疫屏障和医疗资源,才能抵御奥密克戎的威胁。
  “大流行后的世界不会是2019年大流行未开始之前的世界,而是我们将与新冠病毒疾病共存、将其纳入日常风险计算当中的世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健康安全中心高级学者Amesh Adalja近日撰文写道。世界对这场大流行的分歧,一定程度上源于对风险的错误二分法:一部分人表现得好像大流行没有发生一样,而另一部分人则完全无法驾驭一个存在任何新冠风险的世界。

插件设计:zasq.net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595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沙发
发表于 2022-1-24 06:00 | 只看该作者
奥密克戎病毒株的传播速度真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玄铁会员 - 等级≥主簿

板凳
发表于 2022-1-25 10:47 | 只看该作者
不躺平咋办,没有那么多人来防疫的,只能任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16 14:56 , Processed in 2.229174 second(s), 5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