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7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抗战小说就要有大片的感觉——《“我”的抗战》

[复制链接] [已阅至2楼]

 成长值: 49050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6-9-22 20: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qds1680 于 2016-9-22 20:41 编辑

在国破家亡、充满绝望的年代,一个平凡的中国人为了心中那个普普通通的愿望,到底能够变得多么伟大?多么震撼人心?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中,李振华从胆小柔弱到英勇强大,从委曲求全到奋起反抗,他一步步长大为男人、成长为勇士,他将用自己的一切去捍卫这最宝贵也是最普通的家与国。
这本书讲述的是一个平凡人所做的伟大的事。
前言
抗战是每一位中华儿女都应当铭记的历史,历史的记忆与理解有很多种方式,每个人都要找到属于自己的最正确与最合适的一种。在正文之前,我希望将自己的一些创作思路与大家陈述一下,它便是我对那段抗战岁月及相关抗战文学作品的态度。
纵观当下,无论小说还是电视剧,抗日题材的故事太多太多,但更多的是千篇一律,或是意淫瞎想。在《“我”的抗战》中,我尽可能将主人公还原成有血有肉的普通人,尝试着在自己的小说中使得抗战文学做到一些新的突破。
一、基本的出发点
从37年到45年,小说主人公李振华这样一个很平凡的中国百姓,用自己八年的轨迹描绘了一幅抗战的清明上河图。从家仇到国恨,从逃避到抗战,从软弱到坚强,从绝望到希望,从老实柔弱的书生到永不放弃的平凡英雄,这是一部抗战史,也是一部奋斗史,更是一个男人的成长史。我写这部小数最基本的出发点:根据一个普通中国人的经历,通过可读性很强的故事,尽可能最全面地描写抗战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我希望能够以小见大,借鉴余华的经典小说《活着》的方式,从一个普通百姓、平凡英雄的身上写出那八年的历史,从而全面立体地描述八年抗战的景象,最终把“抗战精神”刻入人心。
写作之前,我将市面上有影响的抗战小说都进行了翻阅,我发现其内容和形式主要涵盖以下几类。一种是类似《亮剑》《历史的天空》这样的“大”,其主人公李云龙、姜大牙都是天生的英雄,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及文化大革命,最终都成为一名将军,格局比较大,但关于抗日战争的篇幅明显占全书的比例比较小,而且对于战役战术层面的描写较少。另一种是类似《雪豹》《遍地狼烟》这样的“小”,这类作品往往将主人公放在一个营连级的军官身上,故事发生的区域往往是周围的几片地,矛盾产生的冲突点也往往只是身边的几个人,关于抗日的格局不算大,无法体现出整个抗战岁月波澜壮阔的整体进程。还有一种是类似《战争和人》这样的“全”,主人公是国民党高官,他在抗战八年的经历反映了正面战场的形形色色,但这样的作品比较少。我希望我所写的作品能够做到“小”而“全”,主人公是个平常的小人物,然而折射出的世界却既有正面战场也有敌后战场,既有普通百姓也有热血军人,从小到大从低到高,争取绘出一幅抗战的清明上河图。
二、故事的可读性
往往抗日战争的书籍给人的印象就是红色传统,所以非军迷年轻人并不太爱读。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喜欢看电影看电视剧,但实话实说我却不是特别喜欢看文学小说,要看也只是看那些有名气的书。原因很简单,很多书看了几十页甚至一百页了还在那絮絮叨叨,剧情没有什么进展,故事没有什么高潮,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然不如去看一场电影。所以我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具有更高的可读性,让读者喜欢读。
我的第二个创作想法,就是把抗战故事写得精彩些,写得有种电影大片的感觉。对于很多场景我采用类似电影片段的描写方式,争取做到细腻而丰富,尤其是尽力将战争场面刻画得更加逼真更注重细节。可能由于我参过军入过伍,也算是一个老兵,所以我对于战略战术可能了解得更多一点点,在战争军事描写方面从战略部署到战术战斗都力争刻画得更详细。尤其是战术战斗,小说中囊括了大会战、游击战、进攻战、防御战,阻击战、攻坚战等等,枪支的使用,战术的指挥写得也争取做到具体详实。每个章回节都至少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既能承前启后,又拥有独立的故事高潮,在我的写作过程中也是尽力保持节奏的紧凑性,尽量不说废话尽量尽量抓住重点。
抗战小说自然离不开抗战历史,很多小说中只是轻描淡写地说到防御相持反攻三大阶段,却对期间的国共、日伪、地方百姓的政策方针、心理变化、路线建设等等谈之甚少。我认为任何一个大的政策方针都能折射在任何一个普通的小人物生活中,所以在写这部小说时,我几乎花了4年的时间翻阅调研了大量关于抗战八年的各种史实资料,书中主人公的各种经历可以说都有史实可查,也从而更为全面详细地折射出了抗战的历史,甚至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变为抗战历史的百科全书。

三、努力的突破点
我觉得当下抗战或者军事题材的小说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的瓶颈,那就是小说的主人公像是从一个模子刻出来的,要么就是李云龙模式或者姜大牙模式,要么就是土匪模式或者开挂模式。《亮剑》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很具有代表性,而更为重要的是其人物的新颖,但其后的小说乃至影视剧人物却都成了李云龙2李云龙3,姜大牙2姜大牙3。无论是出身土匪平民还是将门军官,都是一样的天不怕地不怕、不要命的天生英雄。这样对军人的描写固然没有错,但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同样性格的人写多了看多了,大家就觉得麻木无趣了,就显得“旧”了。纵观大多数战争书籍,从剧情一开始主人公就是天生的盖世英雄,不怕死也打不死,一路上就是杀杀杀,甚至某些剧情十分夸张脱离实际,这种情况很容易造成视觉疲劳。二是,这种一贯的英雄描写手法已不太适合当下年轻的读者,也不太适合当下的社会环境,甚至于某些方面显得“假”了。《亮剑》中的李云龙,他的处分材料和奖励材料一样厚,这在当今的社会不太可能存在,因为当你的处分材料足够厚的时候,你已经没有机会再去建功立业了。除了这些同类的优秀作品外,那些YY的作品更是不值得一提。
基于以上两点,我想写的人物出发点就是大多数人没写过的——“成长”。我认为英雄并不全是天生的,尤其是当下任何普通人都可能成就一番事业的现代社会,英雄更应是慢慢成长的。我着重描写了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变化历程,述说了他是如何从一个有点懦弱的普通人改变成置生死于度外的英雄,如何从不舍得死的老百姓变成为了信仰可以放弃生命的顶天立地好汉。比起那些被重复多次的天生英雄,我觉得一个民族脊梁抗日英雄的成长过程,可能现在更有吸引力。另外,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也始终保持着“接地气”,我想塑造的不是一个天生的英雄,而是一个任何人都能成长为的英雄。我将主人公振华创作为平凡的不能再平凡的一个人,尽量使读者觉得自己也能像他一样,成长为可以有一番作为的平民英雄。
四、抗战精神=奋斗精神
我希望《我的抗战》中表达了“抗战精神”。
我觉得任何一部好书或者好的影视剧,它必然要有对当下生活的一些影响和连接,所以我将“为了梦想,奋勇拼搏、始终如一的奋斗精神”作为小说的现实意义,而主人公从平民到英雄的成长过程也正是为了梦想而奋斗的过程。当我们深入了解那八年的历史,才能体会那个岁月的艰苦卓绝。而征服那个岁月所需要的坚强与勇气,所需要的“抗战精神”,也是当今我们干任何事都需要的“奋斗精神”。我写这本小说的一个初衷,也是如此,现在生活中的人们,在追求心中梦想的道路上,会遇到很多的挫折与苦难,但我想它们应该不会比那生死一瞬间的八年还要艰辛吧。所以这种“抗战精神”,是我们现代生活中所缺少所需要的。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323389227 )

GMT+8, 2024-12-1 13:37 , Processed in 1.995080 second(s), 4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