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三大核力量”——这是美国近来给中国新扣的一顶“大帽子”。
这可真要不起。毕竟人家美国的核弹头库存可有咱们的20倍之多。给中国如此“戴高帽”,渲染“美俄中核军备竞赛”,美国这番睁眼说瞎话,像不愿意交作业的小学生,为了逃避核裁军责任,甩锅泼脏水,样样不落。
中国阅兵式上的东风-5B核导弹方队(图源:网络) 碰瓷
事情还要从美俄《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的续约谈判说起。
1991年,美国和苏联签订《削减战略武器条约》(START);2010年,奥巴马又跟梅德韦杰夫签署了《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New START)。这一序列的条约旨在削减两国洲际弹道导弹和核弹头数量。
《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明年2月过期,理论上,到期前经美俄双方同意可延期5年。
事情本来很简单,这一有利于维护战略稳定、世界和平的条约按期续约、继续推进。而美国呢,非要使出浑身解数推卸责任、甩锅中国。
先是去年5月,美副国务卿汤普森在国会发言时称,当前安全环境下,美方应推动中国加入美俄军控协议,避免美国受到军控协议限制而中国从中受益。
今年6月,美国军控问题特别代表比林斯利“自导自演”地在美俄维也纳谈判会场中摆上了中国国旗,还拍照上传推特,称“维也纳会谈即将开始,中国没有现身”。
此举太过滑稽,一众西方媒体、美国智库纷纷出言嘲讽。俄罗斯方面更是直接打脸比林斯利,表示坚决反对摆放本就不参与谈判的中国的国旗。
这自带中国国旗摆拍的架势,让人不禁回想起美国指洗衣粉为“化武证据”的操作,匪夷所思又令人不齿。无怪乎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直接在推特上回怼比林斯利:美方的下限在哪里?
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傅聪在社交网络上质问比林斯利:“美方的下限在哪里?”(图源:推特) 意图
美国这般“碰瓷”中国,究竟为了啥?
俄罗斯国家杜马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什维特金表示,美方提出把中国拉进美俄军控协议,不过是“寻找在延长协议方面不采取具体措施的借口”。
负责国际安全与防扩散事务的美前助理国务卿康特里曼直言:“(《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扩充为三方条约的要求不是毒药就是拖延战术。”
此前俄罗斯已几次表示愿意不设前提条件去续约,美国为什么还不点头?看看美方退出《中导条约》后做了什么就明白了。
2019年8月2日,美防长埃斯珀宣布美国正式退出《中导条约》,隔天他就迫不及待地表示:“希望看到早先被禁止使用的导弹尽早在亚洲部署。”
8月18日,“退约”才两周,美国防部就试射了陆基“战斧”巡航导弹;当年12月12日,试射先前受条约限制的陆基中程弹道导弹。
这些导弹拿来干啥呢?埃斯珀已经在美国的亚太盟友中推销一圈了,但目前还没有一个国家接盘。
这么急不可耐,足见某些人的司马昭之心。用戈尔巴乔夫的话说:“美国之所以会退出《中导条约》,就是为了能摆脱与武器相关的任何义务,获得绝对的军事霸权。”
要知道,美俄双边核军控体系有三大支柱——《反导条约》、《中导条约》、《削减战略武器条约》。2002年小布什政府退出《反导条约》,2019年本届美国政府退出《中导条约》,现在仅剩的支柱《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也摇摇欲坠。
据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数据,截至2019年,美国拥有5800个核弹头,俄罗斯有6375个。而《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美俄要将洲际弹道导弹数量降至700枚,核弹头数量降至1550枚,并将用于发射核弹头的已部署和未部署发射工具数量降至800个。
作为世界上两个巨无霸式的拥核国,美俄之间的军备控制,关乎全球的战略稳定。一旦打开潘多拉魔盒,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实际损害的是所有国家的安全利益,包括美国在内。
但美国政府似乎无视这些,他们焦虑的是自身军事优势的削弱。无论是2017年的《国家安全战略》,还是2018年的《国防战略报告》,其中强调的都是中俄为“战略竞争对手”;在众多场合,美方鼓吹的都是“美国优先”、“中国威胁论”。
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言。图源:网络 态度
对于美方的厚颜之举,中国的态度很明确。外交部发言人曾不厌其烦地重复解释:“中国反对任何国家在军控问题上拿中国说事,也不会参加任何三边核裁军协议的谈判。”
在10月12日的第75届联合国大会裁军与国际安全委员会一般性辩论中,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严词批驳美国意在为其拒绝履行核裁军特殊优先责任制造借口,为其谋求自我松绑、建立绝对军事优势寻找理由。
而中国不参与所谓的“三边军控谈判”,是因为中国一直在真真正正、踏踏实实地为国际核裁军努力。
止戈为武,中国的核力量始终维持在国家安全需要的最低水平;中国也是五核国中唯一一个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在美国频频“退约”的时候,中国一直积极参与着联合国、裁谈会、五核国框架下的军控讨论,并于今年6月加入了美国已退出的全球《武器贸易条约》。
若是美国真有那份拉着中国一起裁军维和的诚意,不妨先把自家的核力量裁到中国的水平,那时再谈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