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悬崖村》希望在即,曙光在前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管理员 - 管理勋章原创版主 - 原创版主

 成长值: 36080

灰铜v1_05绿金v1_01灰金v1_05绿银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3-12 1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悬崖村》 阿克鸠射著天地出版社

从悬崖绝壁垂直悬挂的12段218级藤梯,变为牢固结实的2556级钢梯;从只有极其微弱的通信信号,到现在4G信号全覆盖;从默默无闻的小山村,到被外界熟知的网红乡村……坐落于四川大凉山腹地的“悬崖村”这些年已发生巨变。

这种巨变历程被详实地记录在《悬崖村》这本书里,日前由天地出版社出版。

作者采访数十次,对话上百人,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图文并茂地记录下了“悬崖村”的巨变历程。

□ 杨琼

一收到彝族青年作家阿克鸠射创作的的报告文学《悬崖村》,便如获至宝,如饥似渴地一口气读完。这本书来得太及时,为离开大凉山昭觉整一年的我一解思乡的渴,如久别的亲人、久旱的土地,我在书里寻找着似曾相识,寻找着许多未解的疑惑;这本书出版得太及时,在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之际,为许多对扶贫工作仍心存疑虑的基层工作人员解开心中的疑惑,令许多远离扶贫工作的人们了解扶贫工作的内涵与实质,也让许多人看到扶贫工作所取得的成效,坚信这是一条正确的路,希望在即,曙光在前。

脱贫攻坚工作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昭觉县2013年以来的重点工作,像一场“战斗”,全县人民自上而下,纷纷投入这场声势浩大的攻坚战中。从政府到个人,从城市到乡村,大家都深处其中。教育卫生、电力电信、各行各业均承担着艰巨的扶贫任务。入户调查,捐资捐物,迎检验收……这是一场全民参与的扶贫,扶贫人员走乡串户、起早贪黑、爬山涉水,风餐露宿成为家常便饭;这是一场有意义的扶贫,列夫·托尔斯泰说“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却各有不幸”。当扶贫人员深入贫困,了解贫穷之后,不禁唏嘘叹息,一扫过去提到贫困的鄙夷之态,开始深思贫困的根源,开始理解我们身边贫困的父老乡亲们的深重苦难。没有人愿意贫困,却有许多人世世代代沿袭着贫困。每一个身在福中的人,如果懂得幸福不单单缘于自身的努力,你便知道,帮助贫困的人们脱离苦难的生活是全社会的责任与义务,我们责无旁贷。

身兼作家和记者双重身份的阿克鸠射,在2013年初,便怀着作家的细腻,记者的敏锐,深入“悬崖村”考察了解,与“悬崖村”的乡村干部和村民促膝相谈,对“悬崖村”的地形地貌、民风民情进行了全面细致的了解。同时,身为昭觉县委宣传部新闻工作者的他,充分了解国家扶贫工作的方针政策对于贫困地区发展所起到的巨大作用。政府行为与个人命运,在他的笔下融为不可分割的部分,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悬崖村”的每一次发展变化、每一次跨越转折,与国家及当地政府的宏观指导息息相关。彝族是一个懂得感恩的民族,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昭觉那令人经久不忘的激动人心的场面,将永远铭记在彝族人民的心里,鼓舞着彝族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齐心协力共度脱贫路上的艰辛。

阿克鸠射是一个有着高度责任心的作家。在他长期的记者生涯和写作历程中,形成了实事求是的写作风格。书中结合彝族的文化历史、民风民情,为人们客观分析彝区贫困的根源,入情入理,入木三分。他更是昭觉土生土长的彝族现代作家,透过他细腻深情的笔触,一个个鲜活的彝人形象跃然而出,对“悬崖村”有着深厚感情的“猴子书记”阿皮几体,“抛家弃子”的驻村第一书记帕查有格,发动村民自建钢梯的乡党委书记阿吾木牛,排除万难为“悬崖村”开通4G网络的中国移动四川公司昭觉县分公司经理毛俊林,网络建设负责人施少勇,身怀绝技的钢梯施工队员莫色拉搏……书中提到的和书中没有提到的许多人,他们是为“悬崖村”的发展默默奉献的普通劳动者。当发达地区的人们享受着现代文明带来的安逸便捷的生活时,“悬崖村”以及类似“悬崖村”的贫困地区的各族人民,他们仍奋斗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夜以继日地挥洒汗水,建设家园,这样的人群值得书写,值得讴歌,他们是脱贫攻坚工作中涌现的标兵,引领着贫困的人们共同走向幸福的生活。

《悬崖村》一书,小视角,大世界。透过这本书,读者可以从中了解彝族的风俗习惯,人情世故,感悟到不同民族在看待事物、分析事物的思维,他们的善良、乐观、豁达、勇敢、无畏,如同我们身边任何一位勤劳善良的乡邻一样,我们不必远远观望,踯躅不前,我们尽可以毫无顾虑地亲近他们,走近他们。当我们如家人一般知其冷暖时,更加能够体会到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是祖国大家庭内每一个民族、每一个人的共同使命。

“悬崖村”是昭觉县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典型,随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步伐,三河乡、火普村……也迈开步子奔跑在脱贫路上。在作品中,我们还可以看到昭觉县委、县政府立足实际,集多方智慧为昭觉发展做出的远景规划:以建设“中国彝族文化之都”“中国彝族文化生态旅游目的地”为目标,立足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彝族文化特色,以“谷克德汽车自驾游营地、万亩玫瑰产业园、谷克德高原湿地公园、森林公园—县城—竹核、谷克德—县城—古里拉达大峡谷”建设为抓手,着力民族文化与自然景观深度融合、同步培育,努力打造高原避暑、民俗观光、乡村特色旅游线路以及“高山生态民俗体验游”“高原湿地游”“汽车自驾游”等旅游品牌。

远景不远,未来可期。随着凉山彝区扶贫工作的不断深入,彝区人民的眼界见识、思维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昭觉,如果说在1941年西南联合大学曾昭抡教授率领的“川康科学考察团”深入凉山彝区之前还是“认知空白”,是与世隔绝的神秘禁地,那么现在,昭觉人民已经做好准备,敞开胸怀,以崭新的姿态走向世界,拥抱未来。

感谢阿克鸠射写下这样一部开创性的篇章,相信在未来的许多年之后,还有人追溯“悬崖村”的变革之路,还有人细思扶贫工作的伟大历程,《悬崖村》的人和事将与“悬崖村”一同青山不老,绿水长流。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9 01:43 , Processed in 1.542787 second(s), 4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