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4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收起左侧

[转帖] 评叶辛长篇小说《上海日记》:饱含关切的现实之作

[复制链接] [已阅至1楼]

版主勋章 - 版主勋章

 成长值: 23120

宝血灵晶结丹成就紫铜v3_04紫铜v2_03灰铜v3_01紫金v1_04紫银v1_02绿金v3_05紫铜v1_05灰金v1_05蓝铜v1_05蓝银v1_05绿金v1_01绿铜v3_05绿银v3_05红铜v1_05紫银v2_05灰铜v1_05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楼主| 发表于 2019-5-23 00:0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曾经以《孽债》《蹉跎岁月》享誉文坛的“知青作家”叶辛,日前在上海书展推出其回归都市题材后精心打造的长篇小说《上海日记》(当代中国出版社2016年8月出版)。小说以日记体的形式,聚焦新上海人为代表的当代大都市新移民,着重刻画了一群当代异乡人融入新上海滩时,拼搏奋斗、艰难成长的历练过程,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冷峻、人心的复杂和现实的残酷,重新唤起人们对异乡人在大都市生存状况的关注,堪称作家饱含关切的现实之作。

叶辛曾在贵州农村插过队,当过知青。近些年,他常常会倾听一些来自贵州打工者的亲历讲述。他们生活中的艰难、工作中的不顺、人生路上的波折,不经意间时时叩击着作家的心门,赋予了他喷薄的创作灵感。这些灵感更像是一份强烈的责任感,时时提醒着作家,要把这些“小人物”的经历和故事讲出来。于是,几经酝酿,作家把笔触定格在异乡人到大都市生活打拼的生存境遇上,用现实主义的笔法,讲述主人公全小良在新上海滩经历的种种艰辛曲折、悲欢离合。

作家虽是以日记体的形式展开情节,但全书始终穿插着明暗两条线,把故事有机地连接在一起。一条线明写全小良在求职、就业及婚姻上的感情纠葛;另一条线则暗写全小良的同乡、同学孙世杰因求职艰难,遭同学讥讽导致精神失常的悲惨遭遇。明线暗线相互穿插,不期然间增强了故事的可读性,而迥异的人物性格,无形中又造成了人生境遇的强烈对比,让读者唏嘘不已。全书以全小良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求职作为开端,着力刻画了这个异乡人在大都市生活和工作的艰辛。当他好不容易站稳脚跟时,很快与美丽、善良的同乡和同学苗杉坠入爱河。但全小良经不起报社同事苏悦和富姐乔海贝的诱惑,最终背叛了苗杉真挚的感情。全书正是通过全小良与三个女子的情感波澜,生动展示了这群从偏僻乡村走出来的“小人物”的思想、感情与追求,全景式地讲述了他们的生活理念、生活方式以及艰难融入现代化都市的蝶变历程,充分展现了当代新上海人立体多面的生存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困惑烦恼、奋斗挣扎,以及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作家在刻画人物形象上,有对比更有侧重。无疑在书中众多的人物中,主人公全小良的形象最为突出,性格也塑造得最为鲜明。一开始,全小良走入社会后想干一番事业,当上了上海一家报社的见习记者,多次深入现场明察暗访,为真实反映民生,不怕不良商家的打击报复,用手中的笔,对那些欺诈消费者的不法行为予以曝光。当那些不良商家想用重金收买他时,他不为所动,并积极搜集证据,帮着报社打赢了与不良商家的官司。这一切都说明,全小良原是一位事业心强,工作积极认真,热情正直的有为青年。但他在追梦的过程中,在大都市的接连诱惑面前,却最终没有坚守住道德的底线。这种多元化的塑造,既避免了人物的脸谱化,又充分体现了叶辛对当下现实的深切关怀和用心思考。

《上海日记》展示了叶辛多方面的艺术追求,无论是题材上的转型,还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求变,都表明这位当年的“知青作家”正在不断地突破自己,这的确令人敬佩和欣喜。一位真正成熟的作家,应该关注当下的人民生活,关注不同社会阶层人物的喜怒哀乐,写出的作品才会具有鲜活的生命力。毋庸赘言,叶辛用他的《上海日记》,对此做出了最为生动的诠释。


管理员已阅至此楼
插件设计:zasq.ne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 Q群816270601 )

GMT+8, 2024-11-25 04:47 , Processed in 1.106086 second(s), 4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2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